巴山渝水,艺韵流芳。11月4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在渝闭幕。以百部精品剧目、千件艺术展品、万众参与热情,绘就了一幅新时代文艺繁荣的生动图景。
以人民为中心,文艺创作扎根时代沃土。艺术的生命力源于人民,艺术的魅力归于人民。本届艺术节舞台上,既有《尘埃落定》对命运的深刻叩问,也有《杜甫》以舞蹈语汇诠释“诗圣”的精神世界;既有《天下大足》对传统技艺的匠心重构,也有《梨园又金秋》对戏曲基因的青春激活,它们始终与时代同频、与人民共情。文艺创作不应是“空中楼阁”,而应深深扎根现实土壤,从火热的生活中汲取养分,于个体命运中映照时代群像。唯有如此,作品才能既有艺术的高度,又有情感的厚度,既见天地,亦见人间。
以融合为路径,文化传播突破时空边界。本届艺术节展现出“艺术+”的无限可能。线上“云端演艺”打破了剧场的物理围墙,线下“跟着演出去旅行”促进了文旅的产业耦合,“青少年艺术创演周”则以沉浸式体验激发了代际的情感共鸣。这种跨界融合,其深层意义远非技术手段的升级,更在于文化传播理念的根本性革新。传统文化绝非束之高阁的静态标本,而是能够借助科技、旅游、教育等多元载体,实现一种充满时代气息的活态传承。当艺术深度融入生活脉动、接续历史文脉、通向未来图景,文化的长河便奔涌不息,润泽心田。
以使命为担当,文艺工作者勇立时代潮头。艺术节的华彩篇章,归根结底源于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匠心与热忱,重庆文艺工作者便是其中的生动代表。本届艺术节上,他们斩获文华剧目奖、文华导演奖等多个奖项,用精品力作诠释了“以艺为笔、以节为卷”的创作担当。他们以匠心雕琢作品细节,以情怀诠释“文以载道”的精神,让艺术在扎根时代中绽放光彩。展望前路,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有敏锐的时代洞察与不懈的创新追求,以精品力作回答时代课题,以文化自信铸就精神高地。
艺术为舟,文化作帆。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虽然已落幕,但它所带来的,远不止一场视听盛宴。它是新时代文化繁荣的新起点,它留下的不仅是舞台上的余韵、展品里的巧思,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初心、以融合破边界的传播智慧、以使命勇担当的奋进力量。当这些精神火种融入文艺创作的血脉,必将照亮更多精品诞生的道路,让文化自信的光芒,始终闪耀在时代星河之中。
审核:杨洋
监制:白永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