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为什么欧美日韩澳新把俄罗斯那么大的市场直接让给中国?因为说白了,这群政客还是看不

为什么欧美日韩澳新把俄罗斯那么大的市场直接让给中国?因为说白了,这群政客还是看不起中国,认为中国吃不下这么大的市场。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开展特别军事行动,西方迅速作出回应,冻结了俄罗斯央行300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关闭了SWIFT系统,限制了俄罗斯能源出口,并封锁了重要技术。 西方政客的算盘是,通过切断俄罗斯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使其陷入孤立,最终迫使俄罗斯经济崩溃,重演苏联解体后的悲剧。 然而,这一切的前提是西方政客低估了中国的市场消化能力和全球战略布局。西方一直以为,俄罗斯经济严重依赖西方的资本和技术,断供之后必然崩溃。 但他们没有意识到,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早已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俄罗斯建立了深厚的经济联系,并在基础设施、能源合作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合作成果。 西方的“脱钩”策略,正好给中国带来了填补空缺的机会。 西方政客们的预期是,通过撤资和制裁,俄罗斯将无法维持正常经济运转。制造业停滞、日用商品短缺、能源生产大幅下降,俄罗斯的经济将在短时间内崩盘。但事情并没有按照他们的设想发展。 随着西方公司撤出,俄罗斯市场确实出现了短暂的混乱:超市货架一度空空如也,许多汽车订单被取消,能源出口锐减,进口商品几乎停滞。 但问题在于,俄罗斯并没有孤立无援,中国很快接手了这一市场空缺。 虽然初期中国并未急于推进,而是稳步开展合作,但随着西方撤资的空缺暴露,中国迅速通过能源合作、制造品出口等方式,填补了市场空白。 2022年,俄罗斯对中国的石油出口量增长了近30%,煤炭和天然气的出口量也出现了大幅度增加。 这些资源流入中国的炼厂,迅速被加工消化,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大量优质能源。而中国的手机、家电、机械等商品,也迅速占领了俄罗斯市场,替代了原本由西方提供的产品。 西方政客的误判,为中国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在2022年下半年,中俄贸易额增长了29%,从1900亿美元增至近2500亿美元。 尤其在能源领域,俄罗斯向中国的出口大幅增长,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资源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 与此同时,中国的制造业产品,如手机、家电、机械设备等迅速填补了俄罗斯市场的空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订单。 中国不仅在能源领域获得了大量资源,还加大了在农业、科技等领域的投资,推动了中俄经济合作的多样化。到2023年,中俄贸易额继续增长,增长率达到了26%。 不仅如此,双方还加强了货币结算的合作,人民币结算比例从5%上涨到30%以上,进一步绕开了美元的霸权,增强了贸易的稳定性和流畅性。 2023年,俄罗斯对中国的出口占比逐步增加,能源出口占其总出口的23%,中国成为俄罗斯最大买家。与此同时,俄罗斯也从中国进口了大量制造品,包括汽车、家电、机械等,进一步推动了中俄之间的经济内循环。 西方的经济制裁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加速了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已经在欧亚大陆建立起了深厚的经济联系,俄罗斯在能源、制造业等领域的依赖逐渐被中国填补。 2023年和2024年,俄罗斯经济未按西方预期崩溃,而是在中俄合作的推动下,逐步实现了经济复苏。 西方国家的“脱钩”战略不仅未能有效遏制中国,反而使得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 俄罗斯市场的让渡,为中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资源,而中国的制造业则为俄罗斯提供了急需的商品。这种互补的合作关系,推动了两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西方国家的企业在俄罗斯市场的撤出,导致了其在能源、制造业等领域的市场份额丧失。俄罗斯企业在转向中国后,不仅恢复了生产,还获得了更稳定的市场供给。 而中国则通过这一机遇,进一步巩固了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 随着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升级,全球供应链发生了重构。欧洲因能源危机而面临巨大的挑战,天然气价格飙升,许多工厂停产。 与之相比,中国却通过从俄罗斯进口能源,确保了自己的能源供应,稳定了国内生产。而日本、韩国等国则因撤出俄罗斯市场,面临着供应链断裂和资源短缺的问题。中国则巧妙地利用这一机会,通过“一带一路”扩展了对俄罗斯及中东欧市场的影响力。 西方国家试图通过制裁来脱钩,结果却不仅未能摧毁俄罗斯经济,反而使中国成为受益者。俄罗斯的资源优势与中国的制造优势互补,推动了两国经济的共同发展,进一步稳固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