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鸦片战争惨败割地赔款以后,清朝还能继续坚持70多年,因为西方给清朝送来两样救命的

鸦片战争惨败割地赔款以后,清朝还能继续坚持70多年,因为西方给清朝送来两样救命的东西!第一就是,现代财政!英国人给清朝带来了海关收入,最多达到1年可以达到4300万两白银。 鸦片战争1842年结束,清朝签了南京条约,开五口通商,还赔了英国2100万银元。这时候清廷财政本来就捉襟见肘,战争赔款加上内部起义,花钱如流水。要不是英国人插手海关税收的事儿,清朝估计早垮台了。 英国人看中了中国贸易潜力,推动建立现代海关系统,避免税款被地方官员私吞。1854年上海海关先试水,英美法领事暂管征收,转交给清政府。这套系统后来扩展到全国,成了清廷重要收入来源。海关税收从1860年代的几百万两,涨到1890年代的4300万两高峰,主要靠进口税,尤其是鸦片和纺织品贸易。英国人赫德当了总税务司近50年,带团队统一税率和账目管理,让清朝财政有点现代化味道。 清廷用海关钱先还鸦片战争赔款,后来还应付太平天国起义的军费。太平军1851年起事,席卷南方,清军老式装备打不过,只能靠借钱和买武器维持。英国人不仅管海关,还建议清朝搞债务金融化,就是用海关收入做抵押,向外国银行借钱滚动债务。1860年代起,清廷从英国汇丰银行借了好几笔,利息不低,但短期内解了燃眉之急。比如1874年借500万两买军舰,1880年代中法战争后又借法德钱修铁路。这些借款让清朝避免立即破产,官僚体系还能运转。赫德在中间牵线,帮清廷算账,确保税款够还本付息。海关系统雇了上千外国人和中国人,分布在20多个港口,严查走私,收入稳定增长。到1894年甲午战争,清朝赔日本2亿两,又靠新借款顶过去。 债务金融化这套路,让清朝像现代国家一样玩转国际贷款,但也把主权抵押出去了。列强银行团控制放款节奏,监督支出,庚子赔款4.5亿两后,更是把海关关税全押上。清廷官员得低头签合同,利息年年累积,财政压力越来越大。但短期看,这确实续了命,让王朝多活几十年。相比传统土地税和盐税,海关收入更可靠,不受天灾影响。英国人推动这事儿,一方面赚利息,一方面稳住中国市场,避免乱局影响贸易。清朝高层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但也没别的选择,只能硬着头皮借下去。到了1900年代,借款链条成了清廷命脉,银行团一掐脖子,王朝就喘不过气。 第二样救命东西是廉价西方武器,大量倾销到中国,提升清军镇压能力。鸦片战争暴露清军落后,道光帝那会儿还禁洋枪,结果太平军用上了些现代装备,清军吃亏。185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打完,武器过剩,斯普林菲尔德1842型步枪和恩菲尔德1853型步枪,至少几十万支低价卖到中国。英国法国也卖炮弹,清廷地方大员开始采购。湖北巡抚胡林翼1850年代中后期,从上海买了1700门前装线膛炮,用来打太平军。两江总督陆建瀛订了600门西洋炮,曾国藩的湘军从1854到1864年,累计引进1800多门炮。这些武器比清军传统刀矛强多了,射程远、威力大,帮助湘军扭转战局。 曾国藩本来是文官,1811年生在湖南普通家庭,早年考中进士,在翰林院混日子。1852年太平军起事,他在家丁忧,奉旨办团练,组建湘军。湘军士兵多是湖南农民,纪律严,初期用冷兵器打仗,1853年靖港败仗后,他调整策略,采购洋枪洋炮。1860年任两江总督,统管军务,派人去上海买装备。湘军用这些炮攻城拔寨,1864年拿下天京,太平天国灭亡。胡林翼在湖北战场也靠洋炮轰太平军阵地,捻军起义时,清军又用类似装备镇压。西方武器不光是枪炮,还有弹药和配件,低价倾销让清廷省钱,提升战斗力。列强卖武器赚了银子,还稳住了清朝,避免革命波及贸易利益。 清朝靠这两样东西,财政和军力都上台阶,撑到1911年辛亥革命。海关收入和借款养着官僚和军队,武器帮着打压农民起义。义和团运动1900年闹大,列强八国联军进北京,清廷赔款更多,借款依赖加深。1905年清廷建新军,编练36镇,装备德式步枪和炮,但军官多留学日本,受革命思想影响。武昌起义1911年10月爆发,新军第八镇士兵起事,迅速传播。海军部分舰队倒戈,长江舰队司令萨镇冰带船投革命。清廷急调北洋军南下,但袁世凯见风使舵,拖延时间。列强银行团看清朝不行了,切断贷款,清廷信用崩盘,没钱发饷,军队哗变。 辛亥革命前,清朝财政已摇摇欲坠,海关收入虽高,但多用于还债,本土税收跟不上。借款链条一断,官员跑路,地方独立。宣统帝1912年2月退位,清朝亡。曾国藩1872年死在南京,朝廷给他谥号文正,湘军旧部后来融入新军。胡林翼1861年死于武昌任上,陆建瀛也早逝。这些人靠西方东西镇压起义,延长清朝寿命,但没解决根本问题。西方给的救命稻草,其实是把清朝绑在列强战车上,贸易和借款双管齐下。清朝晚期改革,自强运动和洋务运动,建工厂买军舰,但官僚腐败, 效果有限。甲午败给日本,暴露海军虚弱,借款更多。庚子后,列强控制更紧,清廷成了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