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邹市明终于败光了自己多年攒下的积蓄,2016年他一意孤行非要在寸土寸金的黄浦江开

邹市明终于败光了自己多年攒下的积蓄,2016年他一意孤行非要在寸土寸金的黄浦江开了18000平邹市明文体健身中心,以为靠着自己“奥运冠军”的名气就会吸引很多人来,现实却啪啪打脸。 那年,上海黄浦江畔多了座显眼的建筑,那是邹市明的文体健身中心,足足18000平米。选在码头是因为拳击文化,他觉得这配得上冠军身份。 装修讲究得很,跑步机要德国的,拳靶从美国空运。连咖啡馆的豆子都要进口,处处透着 “冠军品味”。 开业当天真是风光无限,明星媒体挤得满满当当。投资人追着合作,甚至跑到冉莹颖产房门口,估值炒到6亿。 可这份热闹没撑过半年,问题就全暴露了。拳击在中国本就是小众运动,热度退得飞快。富人看不上这儿,更爱私人会所和高尔夫。普通人又被高价挡在门外,场馆很快就空了。 邹市明和冉莹颖亲自管生意,分工倒明确。可俩人没系统的商业经验,采购时踩了大坑。供应商推销的“顶级设备”不少是假货,财务也一团乱。每月租金、人工加起来几十万,发薪日成了焦虑日。 亏损找上门,他没想着调整模式,反倒硬扛。凭着拳台上的那股韧劲死撑,可商场不看毅力。他跑了三十多家投资机构,没人愿意接手。 为填窟窿,夫妻俩卖掉了遵义、北京、上海和美国的房产。钱还是不够,2020年的疫情成了最后一根稻草。 客流归零,会员纷纷退费,场馆彻底扛不住了。2022年,这家曾估值6亿的健身中心关了门。高德地图上,场馆信息变成了 “暂无营业时间”。 后来邹市明再提这事,给自己的创业打了3分。这3分给勇气和尝试,更给了交过的学费。他终于明白,名气撑不起生意,市场只认规律。 如今的他重新扎回拳击圈,这次选了条踏实的路。在上海崇明建了训练基地,专门培养青少年选手。还往学校送资源,绥阳三所学校挂上了他的拳击校牌。 不再追求大场馆和高估值,只想着让拳击走进更多人生活。从拳王到创业者,再到体育推广者,他总算稳了脚步。 光环能点亮起点,却照不亮没规划的路,这话真没错。你觉得邹市明的经历里,最该吸取的教训是什么? 信息来源: 大象新闻《邹市明承认 “创业失败”,他的投资问题究竟出在哪?》 环球网《冲上热搜!邹市明否认 “中年返贫”,曾称今年重返拳台》 中国企业家杂志《邹市明首谈创业经历,“给自己打 3 分都多”》 天眼新闻《绥阳 3 所学校获 “邹市明拳击学校、训练基地” 授牌》 上观新闻《拳王邹市明在崇明的训练基地火热开训,小伙子们的 “英雄梦” 由此启航》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09
用户10xxx09
2025-11-05 17:51
[大哭][大哭][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