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1月3日,中方正式宣布将于2025年11月10日至2026年12月31日对瑞典

11月3日,中方正式宣布将于2025年11月10日至2026年12月31日对瑞典免签,实现了中瑞关系某种意义上的破冰或者突破。那么,这意味着欧盟对中国免签更近了一步吗? 事实上,这一步的意义不只是“免签”两个字。它代表着中国和北欧之间的信任重建。瑞典曾是欧盟内部对华态度最强硬的国家之一,如今率先被中方纳入免签名单,这说明形势在变。谁能想到,两年前还在吵“供应链脱钩”的双方,现在能坐下来谈往来便利? 数据摆在那儿。2024年中瑞双边贸易额达到167亿美元,同比增长近8%。更关键的是,新能源、医疗和高端制造正成为双方合作新方向。免签不仅方便人流,更在为资本和技术流通铺路。 过去欧盟在对华政策上多次跟着美国节奏走,但瑞典的这一步,等于是在欧盟内部打了个“样”。消息发布后,芬兰和丹麦媒体纷纷发文称,应“重新评估与中国的交往方式”,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表态。 欧盟虽然嘴上说“统一对华立场”,但成员国的经济现实摆不平。德国车企、法国奢侈品牌、荷兰芯片设备商,都在默默靠中国市场续命。瑞典免签只是突破口,欧盟的态度早已开始松动。 很显然,中方这一手是精准布局。既展示开放诚意,也让欧洲看到合作的实利。等到欧洲游客、商人纷纷受益,舆论风向自然会变。免签不是终点,而是撬动欧洲观念转向的起点。 这场博弈的关键,不在谁先让步,而在谁更自信。中方用行动证明,开放不是示弱,而是底气。未来若欧盟真走向对华免签,那将不是施舍,而是趋势的结果。你认为,欧洲会跟上这一步吗? 免签政策 中国免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