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澳大利亚人离开中国之后,在社媒说了一句话:如果你仇视中国,那么亲自去看看吧。 说这话的是一位推特和油管的双料博主罗伯特·巴威克,最近他用20天时间走完了中国的9座城市,从繁华的现代都市到底蕴深厚的文化古城,一路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的真实模样。 当他乘坐海南航空从海口飞往墨尔本时,忍不住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言语间满是真切的感慨,也正是这句"多年来我们在社交媒体上为中国的各种问题争论不休,如今我最想说的是,你亲自去中国看看吧",迅速在海外网络引发热议。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美西方媒体凭借传播优势和算法机制,构建起厚厚的信息茧房,让不少外国人对中国的认知严重失真。 以美国《纽约时报》曾发表题为"港府如何用国家安全展览重塑城市记忆"的文章为例,其对香港特区国家安全展览厅进行不实报道。 该报道不仅漠视2019年香港发生的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暴乱事实,无视《香港国安法》实施后香港社会恢复稳定、民生经济重回正轨的实况,反而将旨在普及国家安全知识的展览污蔑为"重塑记忆"。 这种颠倒黑白的报道,正是西方媒体制造信息茧房的典型手法,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而社交媒体平台的算法推荐则进一步加剧了信息窄化。 以Facebook为例,其信息茧房表现为用户获取内容高度依赖好友群组和算法标签,导致同质化信息不断重复。研究显示,保守派用户倾向于与同类意识形态群体成为好友并分享相似内容,自由派用户亦然,这种群体极化使得不同观点难以交叉传播。 这些媒体抹黑和算法筛选,共同构筑了西方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壁垒。在这种环境下,不少外国人误以为中国仍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对中国的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视而不见。 但随着我国免签政策的持续推行,越来越多像罗伯特·巴威克这样的外国人有了踏上中国土地的机会,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移动支付的便捷、高铁的高效、城市的繁荣,这些真实体验正在穿透信息茧房。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4年入境中国的外国游客数量同比增长明显,他们分享的真实见闻,正在让世界看到一个立体、全面的中国。 相信随着更多人亲身走进中国,那些被刻意制造的认知偏见终将被打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