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微风]万万没想到,中国基建闹了个大“乌龙”,本打算耗资3亿在荒漠建个发电厂。没

[微风]万万没想到,中国基建闹了个大“乌龙”,本打算耗资3亿在荒漠建个发电厂。没想到10年后,这里最出名的不是基建,竟然是牧场和羊肉。更搞笑的是,工程队还无意间攻克了一个全球头疼的世纪难题。 青海高原上,一片黄沙漫漫的戈壁滩,本该是风沙肆虐的无人区,国家却砸下3亿资金,打算建起光伏发电厂,点亮清洁能源大旗。谁知十年过去,这地方最火的竟不是发电板,而是成群的羊和那股子鲜香羊肉味儿。更绝的是,施工中无意戳破了沙漠化这道全球难题的窗户纸。到底怎么回事?这“乌龙”里藏着啥门道? 塔拉滩这地方海拔近3000米,年日照时数快3000小时,太阳能资源得天独厚,可惜土地干旱,降水少得可怜,蒸发量却高得吓人,荒漠化严重,植被覆盖率不足1%。2011年,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看准这儿潜力,首批建设者进驻,启动光伏项目。投资3亿元,目标直指建成全国最大光伏园区,装机容量上百万千瓦,年发电量超10亿度,注入国家电网,助力能源转型。 项目落地后,共和县政府积极协调土地流转,村里干部挨家走访,确保补偿到位。周边基础设施跟上,新建道路和供水管网,缓解运输难题。2012年,青海省推进太阳能推广示范工程,塔拉滩上第一批光伏板架起,蓝色的阵列开始铺开。2013年,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开建,装机85万千瓦,促成全球最大水光互补工程。国家能源局支持下,这些举措填补高原光伏空白,带动当地经济起步。   塔拉滩光伏发展迅猛,到2021年,共和光伏产业园区装机超20吉瓦,塔拉滩占地超300平方公里,60多家企业入驻。国家电投主导的项目,年发电量相当于节约数百万吨标准煤,绿色电力源源外输。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摆上议程,这种荒漠利用模式,正好契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共和县从能源穷乡僻壤,变身清洁能源高地,GDP年年攀升,农牧民用电不再愁。 可这基建路上,总有坎儿。塔拉滩风沙大,沙尘暴频发,光伏板易磨损,土地龟裂,水分留不住。工程队为护设备,试着周边播撒耐旱草籽,抬高板子高度,本是为稳土壤和便维护。没想到,这步棋走活了。光伏阵列挡风,阴影区水分保住,草籽发芽,几年间绿地覆盖上百亩。植被恢复,风速降下来,沙化进程逆转。 草长旺了,又生新问题。杂草遮光,发电效率小降,枯草堆积有火险。人工除草成本高,这时当地牧业资源派上用场。2014年前后,牧民试着放羊进光伏区,几百头羊先试水。羊吃草正好控高,还施肥养土,形成草-羊-土闭环。羊群规模从数百头涨到上万头,藏羊长得壮实,肉质鲜嫩,市场叫好,“光伏羊肉”成高端品牌,远销外省,价格翻番。 这模式接地气,国家电投探索出“光伏+生态治理+生态牧业”路径。羊群啃草,省下维护费;草地固沙,护住设备;牧民增收,日子红火。过去戈壁放牧,羊瘦巴巴,现在光伏下不缺食,体重稳增。不少牧民转行电站运维,月入四五千,买车盖房成常态。产业链拉长,饲料加工、肉类销售兴起,村集体经济壮实。 光伏抑沙效果显而易见。塔拉滩植被覆盖率从不足1%升到20%以上,风蚀减弱,生物多样性回升。全球沙漠化占地近四分之一陆地,这儿无意中提供新解法:光伏板如屏障,促绿化,控沙尘。联合国报告认可类似实践,中国经验走出去。党的二十大强调高质量发展,这种融合模式,正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说白了,这“乌龙”不是巧合,是顺势而为。基建不光堆钢筋水泥,还得融入生态智慧。塔拉滩从荒滩到绿洲,电能羊肉齐飞,牧民笑逐颜开。展望长远,“光伏+”路径将拓宽,更多戈壁变宝地,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