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战败的后果提前出现。反乌克兰的右翼政党在捷克共和国大选中获胜,不是一个,是三个,他们全都批评对乌克兰的支持。 当地时间10月4日,捷克统计局公布众议院选举最终计票结果,安德烈·巴比什领导的"不满公民行动党"以近35%的得票率领衔胜出,这一结果让支持对乌援助的传统执政党陷入被动。 仅仅一个月后的11月3日,"不满公民行动党"便与"驾驶者为自己"党、自由和直接民主党正式签署联合执政协议,三个反对援乌的政党敲定共同组建新一届政府,巴比什将出任总理。 据捷克总统府发布的联合声明显示,新政府组建后首要议题之一便是重新评估对乌援助政策,这与此前执政联盟的立场形成鲜明对比。这场政治变局并非偶然,实则是俄乌冲突持续发酵下欧洲政治生态变化的缩影。 自冲突爆发以来,欧洲国家因能源价格飙升、通胀高企等问题承受着巨大民生压力,民众对持续援乌的质疑声浪不断高涨。这种情绪已逐渐转化为政治力量,让不少国家的执政党在政策推行上举步维艰。 就以捷克为例,此前政府承诺的对乌军事和经济援助计划,因国内财政紧张和民众反对声,多次遭遇议会阻挠。毕竟连国内的经济问题都不见好转,还要举债援助其他国家,任谁都会不满这样的政府。 类似的趋势在欧洲其他国家也已有显现,匈牙利总理欧尔班长期秉持对乌援助谨慎态度,其政党在国内选举中多次稳固执政地位;斯洛伐克上月举行的议会选举中,反对继续援乌的政党同样取得优势。 这些案例都印证了,对乌政策已成为影响欧洲多国选举走向的关键变量。捷克此次的政治更迭,更像是这种趋势的集中爆发,它标志着欧洲对乌援助的政治共识正在逐渐松动。 对于新组建的捷克联合政府而言,如何在维护欧洲团结与回应国内民意之间找到平衡,将是其面临的重要挑战。 而从更广泛的欧洲层面来看,捷克的变局或许只是一个开始,若俄乌冲突持续,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国家的政治格局因援乌议题发生调整,这无疑将对欧洲的对乌政策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