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为什么还能活到现在?俄罗斯不是杀不掉他,而是不敢动他!因为一旦他死了,上台的那个人,会让普京彻底睡不着觉! 俄罗斯在精准打击领域早有实战经验,2017年在叙利亚打击IS高层时,就曾用巡航导弹实现过百公里外的定点清除。放到乌克兰战场上,俄军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更是具备突破现有防空系统的能力,理论上完全有能力对特定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俄军方内部并非没有激进声音,曾有人提议用精确制导武器直接打击泽连斯基的办公场所,甚至有更激进的地毯式轰炸的提议,但这类方案最终都被普京压了下去。 这里面的门道其实很简单:因为泽连斯基不是铁板一块要跟俄罗斯硬刚到底,实际上他的决策始终受美欧的影响。毕竟乌克兰的武器补给、经济援助大多依赖西方,这种依赖关系让谈判的大门始终没有完全关上。 去年美欧对乌援助金额的调整,直接影响了乌克兰在赫尔松地区的战略选择,这说明外部因素始终是左右冲突走向的关键变量。要是真把泽连斯基除掉了,事情反而会更麻烦。 参考历史上类似事件,一旦国家领导人遭遇暗杀,国内激进势力往往会借势崛起。乌克兰国内本就存在极端民族主义倾向,要是极右翼政党借"复仇"名义上台,必然会彻底放弃和谈选项,到时候别说停火协议,恐怕连人道主义走廊都难以维系。 这种局面正是俄罗斯最不愿看到的,毕竟冲突无限期的长期化只会不断消耗俄军的战略资源。 普京心里跟明镜似的,乌克兰不是块好啃的骨头。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今年发布的报告显示,俄乌双方在东部战线已形成僵持态势,俄军虽在火力上占优,但要实现全面占领几乎不可能。 乌克兰4000多万人口、60万平方公里国土,再加上复杂的地形条件,注定是个填不满的"战争泥潭"。当前俄军已控制乌东四州核心区域,战场态势总体有利,这种情况下犯不着为了除掉一个泽连斯基,给自己惹来更大的麻烦。 与其图一时之快捅马蜂窝,不如留条后路好相见。毕竟冲突最终还是要回到谈判桌上来解决,只要泽连斯基还在台上,美欧就有协调谈判的抓手,俄罗斯也能保留体面停火的可能性。 要是换成不按常理出牌的极右翼政权,彻底断了退路,反而得不偿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