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难怪卢秀燕和侯友谊不愿出席典礼! 其实卢秀燕和侯友谊缺席郑丽文的国民党主席就职典礼,是这个百年老党派系斗争从“理念之争”滑向“利益割据”的又一次公开暴露。 当台中市长卢秀燕以“处理猪瘟”为由缺席,前新北市长侯友谊称“另有安排”。 两位蓝营重量级人物的缺席,像一面棱镜折射出国民党派系斗争的深层裂痕:从李登辉时代的“主流非主流之争”,到马英九时期的“两岸路线博弈”,如今已演变为赤裸裸的“利益割据”。 卢秀燕的缺席理由“处理非洲猪瘟”在岛内引发热议。台中市农业局官网显示,疫情早在10月25日已由副市长主持防控会议,市长亲临的必要性存疑。 这种“选择性缺席”早有预兆——2024年赖清德就职时,她顶着绿营压力现身;如今面对自家党主席,却选择与防疫工作“撞期”。 这种反差恰似2016年洪秀柱参选时,朱立伦以“专注市政”为由拒绝站台,最终导致国民党内部分裂。 侯友宜的“另有安排”更耐人寻味。新北市府发言人称其赴桃园考察科技园区,但现场照片显示考察时间与典礼完全错开。 这种“时空错位”让人联想到2018年韩国瑜参选高雄市长时,侯友宜同样以“市政优先”为由拒绝担任副手。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当派系利益与个人前途冲突时,蓝营地方诸侯总能找到完美的“不在场证明”。 国民党内部的裂痕始于2024年县市长选举失利。当时侯友宜在新北市仅以45万票险胜赖清德,暴露出“中立策略”的破产。 而卢秀燕虽保住台中市长宝座,但非洲猪瘟疫情使其市政满意度暴跌15个百分点。这种颓势迫使两人重新盘算政治筹码——与其押注郑丽文的“改革派”,不如保留实力等待2028年选举。 资源分配成为派系较量的核心。郑丽文上任后火速任命李乾龙、季麟连等“马英九系”人马担任副主席,直接冲击卢秀燕在党内的传统势力。 就像2000年连战组建“连宋配”时,宋楚瑜派系成员一夜之间被排挤出决策层,资源向新核心倾斜的残酷性在此刻重现。 国民党智库数据显示,新任党务主管中,朱立伦嫡系占比达58%,彻底打破过去“五院制衡”的格局。 国民党地方诸侯的缺席,本质是对“分赃机制”的无声抗议。2026年“九合一”选举临近,党主席掌握着22县市提名权。 郑丽文已暗示将推动“初选制度化”,这对长期依赖“征召制”的地方势力构成威胁。就像2012年马英九修改党内初选规则,导致连胜文团队公开质疑“黑箱操作”,制度变革往往触动既得利益者的神经。 郑丽文在就职演讲中强调“九二共识”,试图重塑国民党两岸路线。但这种表态在党内引发分裂:洪秀柱派系认为应推进统一进程,赵少康派系坚持“维持现状”。 这种路线之争背后,是利益集团的重新站队——亲统派希望争取大陆惠台政策,务实派则担忧得罪美国盟友。 历史总是循环往复。1990年代国民党推行“宪政改革”时,宋楚瑜因不满李登辉的“两国论”而自立门户;如今郑丽文的两岸政策同样面临“深蓝”与“浅蓝”的撕裂。 就像英国保守党在脱欧问题上的内耗,任何触及核心利益的政策调整,都可能引发派系地震。 国民党正在经历艰难的代际转型。郑丽文力推的“年轻化”政策遭遇传统势力反扑——80岁高龄的连胜文仍在担任副主席,而38岁的蒋万安仅分管青年事务。这种“新老共治”的尴尬,与民进党“英系”“新潮流系”的年轻化形成鲜明对比。 国民党派系斗争的本质,是缺乏现代政治规则的“丛林法则”。对比德国基民盟,其通过“5%门槛”和“党团协商”机制,有效约束派系行为。 而国民党至今沿用“协商民主”模式,导致决策效率低下。2025年党主席选举期间,朱立伦派系曾用“地方派系联署”施压党中央,这种操作手法与黑帮“绑票”无异。 制度建设的滞后,让国民党陷入“塔西佗陷阱”。当郑丽文宣布“打击黑金政治”时,基层党员的回应却是:“先管好你自己的派系吧。”这种信任危机,与明朝东林党争中“清流自诩、实则贪腐”的困境何其相似。 当卢秀燕在台中市议会为防疫政策辩护,当侯友宜在新北市推动智慧城市计划,他们或许认为这是“务实政治”。 但选民真正需要的,不是精于算计的政客,而是能超越派系利益、凝聚社会共识的领导者。国民党若不能打破“利益割据”的魔咒,终将在历史洪流中沦为“地方豪强的俱乐部”。 历史终将证明:任何忽视制度建设的政党,终将被时代抛弃。就像威尼斯商人曾用金融杠杆建立商业帝国,最终却因封闭的行会制度走向衰落。 国民党需要的不是“狮群觉醒”的口号,而是刮骨疗毒的勇气——唯有如此,才能让那面被风雨剥蚀的党旗,重新飘扬在台湾民众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