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3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社交媒体公开宣布:匈牙利坚决不让本国纳税人的钱拿去给乌克兰买单,反对欧盟拿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做抵押,给乌克兰发4000亿美元“战后红包”。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 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欧盟最近这笔钱,真成了烫手的山芋,三千亿欧元的俄罗斯资产,静静躺在欧洲的银行系统里,像一锅没关火的汤,谁都想舀一勺,又怕被烫到。 起初大家想得挺单纯,动动利息,一年拿出三十亿欧元给乌克兰修点路、买点武器,看起来既有担当又不出大错。 可战争一年拖一年,眼看这点利息连个防空洞都盖不全,布鲁塞尔的算盘越打越大,从贷款五百亿、到一千四百亿,最后干脆有人喊出四千亿美元的“终极方案”,这胃口大得连欧洲央行都要掂量几下。 问题是这场账还没结清,反对声已经此起彼伏,最先拍桌子的,是匈牙利,总理欧尔班那句话在布鲁塞尔的走廊里传得特别响,“我们的钱要花在我们的人身上。”他列了三条理由:政治上不该掺和、经济上吃不消、道义上也没义务,他的逻辑简单得像老百姓家里的账本:家里的面包涨价、养老金不够发,哪还有闲钱管别人? 比利时的担忧更现实,被冻结的俄罗斯资金里,有整整两千亿欧元存在他们的银行里,如果真动用这笔钱,俄罗斯要是报复,最先挨打的就是他们。 法国和意大利也有心事,害怕这事被国际法院判违法,欧盟背上官司,最后一起埋单,欧洲现在讲究的是“要赔钱大家一起赔”,可真轮到动真格的,谁都想让别人先上。 拉加德也给布鲁塞尔泼了盆冷水,她警告说,动这笔钱可能让外界对欧元体系失去信任,毕竟,如果今天能因为政治理由没收俄罗斯的资产,明天谁敢保证不会因为别的理由动到别人的钱?投资者的信心就像玻璃,碎一次就难拼回去,对于讲信用的金融体系来说,这比任何战争都致命。 欧尔班的“逆行”在欧洲显得刺眼,却并不孤单,街头的民意其实早在酝酿,布达佩斯有个面包店老板说,每个月交那么多税,只希望路好走、面包别涨价,类似的抱怨在德国、法国、波兰都能听到——人们拿着账单,心里想的是取暖费,不是战线图,欧尔班正是抓住了这种情绪,把政治语言翻译成了“民生逻辑”。这让他的反对听起来不像是冷漠,而像是常识。 欧盟的困局就在于:理想还在天上,钱包却在地上,按制度,重大财政决策要一致通过,哪怕只有一个国家不同意,提案也得搁浅,十月的峰会上,原本雄心勃勃的1400亿欧元贷款计划被删掉,只剩一句模糊的“再研究”,这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犹豫了——连欧盟自己都拿不定主意,外部机构哪敢轻易出手? 与此同时,欧洲的街头正上演另一场“静默抗议”,能源账单高得吓人,食品价格一涨再涨,养老金迟迟跟不上,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开始怀疑:援助乌克兰真的是在帮人,还是在拖垮自己?民调显示,超过四成的欧洲民众认为援助力度过头,有人在示威标语上写,“先管暖气,再谈援助”。这话听起来俗气,却是一种赤裸的现实。 布鲁塞尔的精英想推动团结,可团结的代价实在太贵,理想很崇高,账单却得每个国家摊着付,欧盟面临的是三重考题——动钱,就可能破坏金融信任;不动,又显得冷血;继续僵着,内部裂痕越来越深,欧尔班的“不”,让大家看清了这场援助争论的本质:不是谁更有良心,而是谁还能承担得起。 战争当然需要资金,但和平也得花钱,对很多欧洲人来说,理想再远,也比不过家门口那盏灯的电费,欧盟现在像一个手握两张账单的家庭,一张是理想的支出,一张是生活的欠款,布鲁塞尔要想保持团结,就得在这两张账之间找到平衡——既不让政治热度烧坏钱包,也别让钱包的空洞吹灭了和平的火苗。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