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上午,烟台黄渤海新区召开“回望‘十四五’·奋楫启新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暨社会治理专场。会上介绍,近年来,新区坚持“人民城市”发展理念,持续打出城市治理“组合拳”,以精雕细刻的“绣花功夫”,打造精细化城市治理新美学。

“全区现有热网1118公里,供水主管线总长度1353公里。今年,结合道路病害情况,组织对华山路、宁波路、绍兴路等12条道路实施整体罩面修复,完成沥青罩面修复近5万平方米。”黄渤海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吕世春介绍,随着城管领域系统化进驻城市运行中心,新区在供水、供暖、燃气三个公共板块建成了智慧化调度中心,实现了工地可视化管理、管网运行监控、民众诉求集中响应等功能,极大提升了新区的公共服务质量。
如果说市政管护水平是城市治理的硬实力,那么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则彰显着一座城市的管理“内功”。如今,走在新区的大街小巷,“洁、净、靓、美”的居住环境不断提升着市民们的幸福指数。
目前,新区采取人机结合的方式日均出动机械化车辆50余台,通过城市联合保洁、立体保洁和全覆盖保洁,切实保障了新区街道的干净与整洁。在城市垃圾清运方面,新区创新采取“定车辆、定路线、定时间”的垃圾清运模式,日均生活垃圾处理量达523吨,无害化处置率更是达到了100%。
“我们相继建成了福莱山公园‘步步鲸喜’阶梯彩绘,柳子河公园、白银河公园特色景观装置等项目,打造了一批市民休闲打卡新地标。”吕世春介绍,新区以“抓眼球、提颜值”为目标,在城市中引入了粉黛乱子草、郁金香、翠菊、芦苇草等网红绿植,在夹河入海口左岸大色块布设,形成河清、海碧、林绿、花美的自然景观带。
居住环境越来越好的同时,新区不断聚焦城市管理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全力解决民众“急难愁盼”问题。目前,新区对接了全区47个城市社区,实行城市管理与社区融合治理“五三一”模式,推动城市管理融入社区、植根社区、服务社区,在第一线解决城管领域民众关切。
针对占道经营等社会热点问题,新区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对违规占道行为采取“首违劝导、再违规范、屡违查处”的执法模式,在早、晚高峰时间段安排队员错时上岗,加密巡查频次,今年以来累计规范流动摊贩约8300起,重点区域市容秩序得到明显提升。
新区通过靠前服务,努力推动城市治理从“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转变,据了解,今年以来,新区结合人口密度、交通流量等情况,指导联合各镇街试点设置8处便民摊点群,涵盖惠农助农、便民服务等类型,在改善周边环境的同时,丰富城市烟火气。
在便民出行领域,为了打通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新区引入品牌运营商投放共享电单车约9000辆,设置停放点位约500个,覆盖住宅小区、商业综合体、景区、公交站、大学校园等区域。为了更好地管理好共享电单车,守护市民安全顺畅出行,新区探索建立了“1+5+1”规范化管理模式,搭建起了共享电单车智慧管控平台,采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全面实现车辆数据接入、运营数据智能分析、停车管理智能管控,实现高效精准管理。
“建设民众满意的城市管理”是烟台黄渤海新区一直追求的目标。长期以来,新区城市容貌越来越美,文明理念日渐深入,居民生活品质得到持续提升。未来,烟台黄渤海新区将继续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聚焦民众关切、群众需求,不断擦亮黄渤海新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