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廊坊法院:抓实“五项机制”优化诉复衔接

转自:廊坊日报

本报讯(记者滕雪叶通讯员郝军生)去年以来,廊坊法院立足社会治理和法治政府建设,建立以“府院联席会商、双向沟通协调、诉前联合化解、基层组织参与调解、监督考核”为主要内容的“五项机制”,法院与政府携手,复议与诉讼衔接,全力化解行政争议,取得实质性成效。一年来,一审行政案件受理量及上诉率均同比下降,被列为廊坊市重点改革项目,入选市级“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

创新联动机制,筑牢源头预防“新防线”。深化会商研讨,凝聚府院共识。廊坊法院与政府部门建立会商机制,定期通报审判、复议化解情况,研判矛盾高发领域突出问题。连续4年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为行政执法提供指引。前置风险评估,源头防控隐患,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加重点事项会商。发挥司法功能,主动向行政机关发送司法建议,并跟踪回访、督促落实,促推执法规范,行政机关反馈、落实成效显著。

强化协同衔接,畅通复议化解“主渠道”。设立专窗引流,优化复议服务供给,在部分基层法院诉服中心增设行政复议窗口,提供案前释法、复议咨询、诉调对接等一站式服务。强化程序衔接,打通诉复协同堵点。与复议机关建立沟通前置机制,及时反馈审理中发现的问题,提升吸纳行政争议能力。加大调解力度,提升复议化解实效。与市司法局联合印发《进一步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的意见》,实现复议案件调解全覆盖。

聚合多元力量,打造实质解纷“大平台”。建立诉前化解机制,推动争议前端解决。引导当事人诉前调解,同步向涉诉行政机关推送诉前化解通知书,由行政机关制定化解意见,共同为当事人答疑解惑。做实庭前化解工作,促进诉中高效结案。建立“审判团队+基层干部+调解员”的化解团队,通过单向沟通、双向交流、败诉风险提示等方式,推动行政机关主动纠错、行政相对人自愿撤诉。推动负责人出庭应诉,压实争议化解责任。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规范和督导办法,始终保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制定出庭应诉庭审模板,把查明行政机关化解进度、询问化解意见作为规定动作。

下一步,廊坊法院将持续深化“五项机制”,优化复议与诉讼衔接配合,以行政争议化解新成效,服务和保障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