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稼先 我们又见面了 一代物理学巨擘杨振宁与世长辞 在另一个世界 与好友邓稼先再次

稼先 我们又见面了 一代物理学巨擘杨振宁与世长辞 在另一个世界 与好友邓稼先再次相聚 杨振宁出生于1922年,比邓稼先大2岁 两人同为安徽老乡 相识于北平崇德中学 父辈均在清华大学执教 杨振宁和邓稼先自小即成为了挚友 后来一起在西南联大求学 并先后前往美国深造 在美留学期间 邓稼先生活困顿 杨振宁常常接济 相似的成长路径与际遇 在那个动荡和激变的年代 奠定了同样的家国情怀 1950年,拿到博士学位的邓稼先回了国 而杨振宁留在了美国开展理论研究 没想到,这一别就是20多年 1971年,杨振宁作为美籍知名学者访问中国 那时已是我国核武器研制领导人的邓稼先参与接见 在北京再度重逢的两人相谈甚欢 似乎又回到了少年时代 只是,杨振宁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问出心中疑惑 直至离开北京前,杨振宁终于向邓稼先问出了这一问题: “中国造原子弹,有没有外国人帮忙?” 向来严谨的邓稼先并没有立即回答好友 而是真诚地告知需要再去核实一下: “我去请示并了解一下再告诉你” 并在当天就向上级请示 在得到“实事求是回复”的答复后 邓稼先连夜写信给好友杨振宁: “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 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 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得到这一回复的杨振宁十分动容 为好友,为祖国泪流满面 在这封信的结尾,邓稼先写到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彼时杨振宁可能还没有完全领会“共同途”的深意 直至2021年,杨振宁在百岁演讲中回忆起这封信说到: “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 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说, 我这以后五十年是符合你‘共同途’的瞩望, 我相信你也会满意的。” 是啊,他们为科技进步和民族复兴殚精竭虑的“共同途” 作为中华儿女,谁又会不满意呢? 在记录41位科学巨匠传奇人生的《国之栋梁》中 还有许多这样的动人故事 书中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漫画 见证了科学精神的探索 展示了民族精神的丰碑 值得反复品味 更是孩子们走近科学星辰的必读之书 科普书单  科学家传记 杨振宁  邓稼先  科学家  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