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获得诺奖的宇称不守恒论文的作者排名的历史记录是谁排前面的,是杨排在李前,还是李排

获得诺奖的宇称不守恒论文的作者排名的历史记录是谁排前面的,是杨排在李前,还是李排在杨前? 获得诺奖的宇称不守恒论文,实际署名是李政道-杨振宁,这符合字母顺序排名惯例,从中无法判断作者之间的贡献大小。然而,如果违背字母顺序,署名为“杨振宁-李政道”,则意味着杨振宁是主要贡献者。 杨振宁在诺贝尔颁奖礼上,临时性突然性地提出杨夫妻排在李夫妻前面,而不是提前商议好,关键在于,杨的理由是“我比你年龄大”而不是“我贡献比你多”,这是完全不应该的无理举措,李政道予以拒绝后,杨振宁转而求李政道夫人,李夫人以大体为重,认为别让国际人士笑话,这才遂了杨振宁夫妻。 后来伯恩斯坦要写《宇称问题侧记》在《纽约客》杂志发表,杨又跳出来要求一律“杨-李”“杨夫人-李夫人”,不准“李-杨”“李夫人-杨夫人”,否则他“很痛苦”“不公平”,理由依然是“年龄大”,而不是“贡献多”。 施瓦兹、斯坦伯格、吴健雄女士以及多位当年一起参与的实验室科学家,都是宇称不守恒成果的来龙去脉知情人,上述人员共同证明,1956年4月份,李政道和斯坦伯格的一次交谈中,独立提出了宇称不守恒思想突破,五月初在斯坦伯格实验室里,李的思想还遭到杨振宁的反对,之后才有李政道和杨振宁的五月初首次见面探讨。上述证人证言,与李政道的说法一致。杨振宁则在国内宣称,是他在五月初和李政道的那次见面探讨时,一个节骨眼上,杨自己突然想到的宇称不守恒突破,并遭到李政道反对,然后杨说服了李。 西南联大吴大猷,是李杨二人共同恩师,杨振宁写给吴大猷的私信中,直接明说,自己才是宇称不守恒成果的主要贡献者,李政道的贡献其实很小,李政道配不上诺贝尔奖。 是非对错,各位自己判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