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65年上海华东医院,空军首任司令员刘亚楼临终前,给妻子翟云英留下特殊嘱托。这

1965年上海华东医院,空军首任司令员刘亚楼临终前,给妻子翟云英留下特殊嘱托。这位37岁的中俄混血妻子,此后用56年人生,给出了最深情的回应。 刘亚楼的病情已到终末,肝癌带来的剧痛让他身形枯槁。他示意护士退下后,轻轻握住翟云英的手,留下让妻子另寻良伴的嘱托,这份歉疚源于十八年婚姻里的聚少离多。 故事始于1945年的大连,刚获解放的城市仍有战争痕迹。群众大会上,年轻女教师翟云英的发言吸引了台下的刘亚楼。 这位苏联名字叫塔玛拉的姑娘,用略带俄语口音的普通话控诉日军暴行。刚从伏龙芝军事学院归来的刘亚楼,被她的勇气打动。 经市委书记韩光介绍,两人相识。虽相差十八岁,又有文化背景差异,共同理想让他们越走越近。 翟云英的母亲安娜是俄罗斯人,因战乱对军人满心担忧。刘亚楼用日常的真诚,渐渐打消了老人的顾虑。1947年,两人在大连办了简朴婚礼。几桌饭菜配亲友祝福,没有任何排场。 婚后第二天,刘亚楼就奔赴东北前线。战争年代,他在指挥部日夜忙碌,翟云英在后方协助工作。她做联络、译文件、照顾伤员,成了丈夫最坚实的后盾。 新中国成立后,刘亚楼受命创建人民空军。当时国内几乎没有航空基础,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他率队赴苏谈判援助,敲定434架飞机和878名苏联专家的支援。 为选航校校址,他带队勘察14个预选点,定下四条选址原则。从中央军委批准到6所航校开学,仅用了54天,创了办校奇迹。 他常常三天三夜不合眼,健康状况越来越差。翟云英没有怨言,反而重拾课本攻读医学。她先后在哈尔滨外国语学院、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深造,后来成为空军总医院和司令部门诊部的军医。 丈夫守护祖国天空,她守护战士生命,岗位不同使命相通。 刘亚楼临终前留下三件遗愿:让孩子自食其力,替他赡养老父,帮岳母寻回苏联亲人。他甚至特意叮嘱,希望翟云英能再找幸福。 刘亚楼走后,翟云英独自扛起家庭重担。她把三个孩子抚养成人,一个个送进大学。刘亚楼的老父亲由她照料,直至安详离世。 她陪着母亲安娜生活,最艰难的是寻找失散的亲人。中苏关系紧张的年代,跨国寻亲如同大海捞针。翟云英没有放弃,一封封书信寄往红十字会和使馆。 她翻阅无数档案资料,这一找就是二十多年。1989年,苏联红十字会传来消息,找到了安娜的外甥。次年,表哥专程来华,与分离半世纪的安娜相拥团聚。 遗憾的是,安娜年事已高未能重返故土。她托儿女带礼物赴苏,在亲人坟前代为祷告。1990年安娜离世,翟云英终于完成丈夫最后一个承诺。 此后每年清明,八宝山的墓碑前总有她的身影。1991年清明,她捧花静立,鬓边白发随风飘动。 无需言语,她用不改嫁的选择回应了当年的嘱托。 2021年12月5日,翟云英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从37岁到93岁,半个多世纪的守候,让爱情跨越了生死。 那句临终前的歉疚嘱托,最终成了她一生的信仰。这样跨越岁月的坚守,在当下愈发显得珍贵。 信息来源: 人民网——与刘亚楼相识相伴的点滴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