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市民需要城管报到

“以前门口乱摆摊、地砖破损,反映多次都难解决,现在城管每天巡查,不但清了‘堵点’,还建了便民服务点,我们心里暖暖的。”说起最近商铺门口的变化,城中区解放路社区居民张阿姨赞不绝口。这是今年以来,礼让街执法中队以“城管进社区”为抓手,用一个个解民忧的生动案例,推动“精治善管”转化为可感可及的民生实效。

良好的基层治理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在西宁,城管主动走进社区,为基层治理添砖加瓦的同时,也拉近了城管与市民之间的距离,让群众呼声有回应,城管服务暖民心。

针对互助巷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屡禁不止的难题,礼让街执法中队转变传统“管制思维”,将占道经营问题定位为“民生需求”,科学设置25个便民摊位,既守住了城市的“面子”,又保障了民生的“里子”。针对餐饮商户需求,科学划定外摆区,创新推行“文明礼让之星”流动红旗评比,有效激发了商户共建共治热情。目前,已有17家门店规范外摆,50余家商户自觉落实市容责任,实现从“被动管理”到“共建共治”的转变。

这样鲜活的例子,每天都在全市的大街小巷上演。城管走进社区,深入服务群众的一线,深刻洞察群众需求,以城管之力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让城市管理水平更高、市民生活环境更好。

“残留的胶太难清了,我们又没有专业的工具,时间一长沾满灰,门面显得特别脏。”日前,一位商户无意间的抱怨,引起了城管队员的重视。为此,礼让街执法中队迅速响应,以绣花功夫开展“深度清洁”行动,使用专业除胶剂逐一细致清理墙面小广告、张贴残留的顽固污渍,还原街巷洁净面貌。同时,延伸服务触角,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清掏雨水箅子、修复破损地砖、清理卫生死角,甚至组织城管队员清理商铺门口滋生的杂草,这一系列举措,擦亮了城市容颜。

从一句简单的抱怨到一系列城市深度清洁的行动,城管队员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把群众的话放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在日常工作中,城管队员发现:新开的商铺常因不熟悉相关规定而犯难、刚开水果店的刘老板因不会在“青松办”操作门头牌匾审批手续急得团团转,于是,城管队员主动上门提供“一站式”指导,耐心讲解流程并协助完成备案;开小餐馆的陈女士因找不到餐厨垃圾清运公司发愁,城管队员直接对接清运企业,协助其签订合同,并指导配置分类垃圾桶、培训员工正确分类。截至目前,礼让街执法中队已为42家新开业商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帮助79家商户解决各类手续办理、设施整改难题,被称赞为“经营帮手”。

礼让街执法中队的一系列行动是全市城管进社区工作的缩影。自今年年初启动城管进社区工作以来,全市城管部门聚焦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垃圾分类等民生关切,推动城市管理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

近日,有群众向建新社区反映“建新路便民服务点摊位数量供不应求”的问题。接到社区反馈后,南滩城管中队立刻响应,以“缩宽度、守标准、强引导”为核心,优化布局便民点位,按照“2米一摊位”标准划设经营界线,引导游商每日以“先到先得”的方式入点经营,杜绝超界经营、随意占位,发现苗头问题当场劝改,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顽疾。截至目前,增加便民服务摊位20余处,昔日被挤占的人行道恢复通畅,路面环境整洁有序。

为让城管进社区取得实效,今年,我市印发《西宁市“城市管理进社区”活动工作方案》,明确“人员、职责、服务、管理、执法”五进社区目标,梳理13项城管职责与9项重点管理事项。目前,全市城管部门已进驻149个社区,进驻率达82%。自城管进社区后,社区占道经营、环境卫生等投诉量较之前明显下降,城市管理领域问题解决周期大幅缩短,居民满意度大大提升,在夯实基层治理基础的同时,让市民与城管之间实现双向奔赴。(记者李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