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中国加快了撤离;而日本只能坐等灭亡!还以为中国抛售美债只是日常操作?错了!事实是

中国加快了撤离;而日本只能坐等灭亡!还以为中国抛售美债只是日常操作?错了!事实是,我们正借鉴俄罗斯3000亿美元资产被冻结的惨痛教训,抢在美国信用崩盘前果断抽身!反观日本,手握1.15万亿美元美债当宝贝,7月份还增持了38亿美元,成了下一个准备被美国“活埋”的牺牲品!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最近国际金融圈里有个话题挺热,不少人都在讨论各国手里攥着的美债到底是宝还是雷。说起来,这事儿其实得从2022年的一桩旧事讲起——那年俄罗斯在海外的大约3000亿美元资产被西方国家给冻结了,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当时国际上一片哗然。   这个事对不少国家来说,就像一盆冷水浇在头上,特别是那些手里还握着大把美元资产的国家,心里难免咯噔一下。中国自然也关注到了这件事,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己辛苦攒下的家底,一夜之间变成别人砧板上的鱼肉。   其实中国减持美债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只不过最近这步伐明显加快了。你说这是跟风操作?还真不是。仔细想想,这更像是一种未雨绸缪的策略。俄罗斯那3000亿美元被冻结,说白了就是给全世界提了个醒:钱放在别人口袋里,终究不如放在自己兜里踏实。   中国这些年一边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一边也在调整外汇储备的结构,减持美债就是其中一步棋。这步棋背后,既有对国际金融形势的判断,也有对国家资产安全的考量。毕竟美国这些年债务规模越滚越大,政府关门危机时不时上演,谁也不敢保证哪天会不会出点岔子。   反观日本,倒是走了另一条路。今年7月份,他们不但没减持,反而还增持了38亿美元的美债。现在日本手里握着的美国国债总额已经冲到1.15万亿美元了,这个数字看着都让人捏把汗。   你说日本这是图啥呢?按理说他们也不傻,可能觉得美债毕竟还是全球最安全的资产之一,再加上日元汇率波动大,持有美债能对冲风险。但问题在于,如果把太多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万一篮子晃得厉害,蛋碎的风险可就大了。   其实美债这事儿,往深了说反映的是不同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处境和选择。中国这些年一直在推动外汇储备多元化,黄金、特别提款权、其他货币资产都在逐步增加比重。   这种调整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基于对长期趋势的判断。你看现在去美元化的声音在国际上越来越响,虽然美元的主导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但多个心眼总归是没错的。就像开车不能只盯着前方,还得时不时看看后视镜,留意路况变化。   日本的选择也挺有意思。他们国内经济长期低迷,通缩阴影挥之不去,央行一直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在这种情况下,美债相对较高的收益率确实有一定吸引力。   但风险在于,美国联邦债务规模已经突破34万亿美元,债务占GDP比例超过120%,这种局面能持续多久谁也说不好。要是哪天美债真的出现波动,日本这么高的持仓量,想转身都难。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的是国际金融体系正在经历的变化。过去几十年,美元一家独大,但现在新兴市场国家都在想办法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比如有些国家开始在双边贸易中使用本币结算,有些在增持黄金储备。这些变化虽然缓慢,但方向是明确的。中国减持美债,其实也是这个大背景下的一个缩影。   当然,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说减持美债就是明智,持有美债就是愚蠢。每个国家的金融决策都要考虑自身情况。   日本作为美国盟友,在金融政策上和美国协调度高些也情有可原。但俄罗斯的例子就摆在眼前,当国际政治风云突变时,金融资产很可能成为博弈的筹码。这个教训,相信每个国家都会记在心里。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全球金融体系正处在转型期。美元霸权虽然还在,但已经不像过去那样稳固。   欧元、人民币等其他货币在国际结算中的份额逐步提升,虽然幅度不大,但趋势已经形成。各国央行也在悄悄调整外汇储备结构,这些变化就像潮水下的暗流,表面看不出来,实际上已经在改变格局。   说到底,金融安全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议题。它连着国际贸易,接着地缘政治,牵着宏观经济。中国选择在这个时候加快减持美债,与其说是对美国的悲观,不如说是对自身金融安全的重视。   就像下棋,高手总是会多看几步。而日本继续增持美债,也许有其难言之隐,但这种高度依赖的风险,时间会给出答案。   未来我们会看到更多国家在美元资产配置上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这是大势所趋。毕竟经历过2008年金融危机、2022年俄罗斯资产冻结这些事件后,谁都不会再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单一资产上。   国际金融正在进入一个更加多元、也更加复杂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审慎可能比激进更值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