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联手就闯大祸!李在明被高市早苗坑惨,中方这一次不会手下留情。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李在明做梦都没想到,刚和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握完手,自己就成了最大的冤大头。 10月30日的APEC峰会上,李在明罕见地对日本示好,他当着各国领导人的面称赞高市早苗“出色又优秀”,还主动提出明年要去奈良拜访。 这番表态在韩国国内引起不小争议,毕竟独岛问题、慰安妇赔偿、强征劳工这些历史旧账一件都没解决,总统就这么急着和日本拉关系,难免让人觉得太过软弱。 可李在明有他的苦衷,美国这两年对日韩的经济施压一波接一波,动辄上千亿美元的军购订单、能源合同压得两国喘不过气,韩国既要应付美国的“保护费”,又要维持经济增长,单打独斗显然吃不消。 日本那边情况也差不多,特朗普政府要求扩大芯片投资、增加防务开支,高市早苗上台后面临的压力不比李在明小,两个被美国同时盯上的倒霉蛋,自然想着抱团取暖,至少能在谈判桌上多点筹码。 李在明的算盘打得很清楚:历史问题先放一放,眼下最紧要的是稳住经济基本盘,三星去日本投资,日本企业来韩国建厂,表面上搞得热热闹闹,实际上就是给美国看的一场秀,只要能减轻点压力,暂时委屈一下也认了。 可李在明万万没料到,高市早苗转头就给他捅了篓子,会晤刚过去几天,高市早苗就在APEC期间公开会见台湾地区代表林信义,还在社交媒体上发合照,明晃晃地称对方为“总统府资政”。 这下捅了马蜂窝,中国外交部罕见地点名批评,措辞严厉到让人倒吸一口凉气,台湾问题向来是中国的核心利益,这条红线谁碰谁出事,高市早苗偏偏选在这个节骨眼上作妖,摆明了是要搞事情。 李在明这下真成了夹心饼干,一边是刚建立起来的日韩合作框架,另一边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 数据摆在那里:中国连续21年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高达3280亿美元,韩国出口对华依赖度超过23%。 半导体、汽车、电池这些支柱产业,哪个离得开中国市场?高市早苗这一闹,等于把韩国往火坑里推。 最讽刺的是,李在明刚刚还在公开场合说对高市早苗“所有担忧都消除了”,甚至准备了化妆品和海苔当伴手礼,打算去奈良做客,现在好了,伴手礼还没送出去,人家就给你来了个下马威。 这让李在明在国内的处境更加尴尬,保守派骂他“轻信日本”,进步派质疑他对华政策摇摆不定,执政根基都在动摇。 其实高市早苗这番操作并不意外,她在日本政坛就是出了名的右翼鹰派,被韩国人叫做“女版安倍”。 她会见台湾代表,一方面是向美国示好,证明自己在“印太战略”中站对了队;另一方面也是给国内右翼势力交差,巩固自己的政治基础,至于会不会得罪中国、会不会坑害韩国,压根不在她的考虑范围内。 这件事暴露出日韩所谓“和解”的虚假本质,两国之间的合作从来都不是建立在真正的互信基础上,只是在美国压力下的权宜之计。 历史积怨没解决,领土争端没解决,民族情绪也没消散,单靠经济利益捏在一起的同盟,遇到原则性问题立马就散架,高市早苗的出格行为,不过是戳破了这层窗户纸。 李在明现在面临艰难选择,继续深化日韩合作,就意味着默认高市早苗的做法,必然激怒中国;可要是和日本拉开距离,又得独自面对美国的经济施压。 更要命的是,他手里的牌本就不多,外交腾挪的空间被大大压缩,想在中美日之间走钢丝,可这根钢丝已经被高市早苗踩断了。 中方这次的态度异常坚决,没有任何模糊空间,外交部点名批评,强调台湾问题不是讨价还价的筹码。 这个信号非常明确:谁敢挑战底线,谁就要承担后果,日本也好,韩国也罢,想借“印太战略”搞地区投机,就得做好付出代价的准备。 对韩国来说,这是一次痛苦的教训,靠在大国博弈中左右逢源过日子的时代,正在加速终结,站队的压力越来越大,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小,李在明原本想打的“平衡牌”,被高市早苗一记背刺彻底打乱。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路只有两条:要么彻底倒向美日,放弃中国市场;要么咬牙顶住压力,和所谓的盟友保持距离。 无论选哪条路,代价都不小,这场外交风波还远没结束,后续影响恐怕会持续发酵,李在明这次算是被高市早苗坑得结结实实,而中方已经表明态度,这一次不会轻易放过。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