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马凯硕在北京通州发表演讲时称:欧洲非但没有向中国致谢,反而对中国大加指责,这无异

马凯硕在北京通州发表演讲时称:欧洲非但没有向中国致谢,反而对中国大加指责,这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实际上是在损害自己的利益,显示出欧洲人在某些方面已经丧失了基本的判断力。 要维护自身利益,不应采取对华对抗政策,而要学会与中国合作。并不是说要完全依赖中国,而是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与中国共事。但遗憾的是这种合作模式至今尚未实现。 刚发生的安世半导体事件就是最鲜活的例子,9月底美国商务部刚发布“50%股权穿透制”规则,荷兰政府第二天就急着搬出冷战时期的《商品供应法》,强行接管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把中国管理团队全赶了出去,活脱脱一副“美国指哪打哪”的模样。 他们以为这样能掐住中国的半导体命脉,却忘了安世的核心产能在中国宁波,全球15%的汽车功率半导体都从这儿出来,欧洲49%的汽车公司、86%的医疗设备企业都指着它供货。 中国商务部10月4日干脆宣布禁止安世中国向欧洲出口车规级芯片,这下欧洲车企立马慌了神。 德国大众狼堡工厂把新能源生产线从3条砍到2条,一天少产300辆车,美国福特在欧洲的工厂直接停产3天,5000辆车砸在手里,欧洲汽车工业协会算过账,芯片断供让他们每天损失超2亿欧元,库存撑死也就一个月。 荷兰政府这下骑虎难下,一边是美国催着扩大光刻机管制,一边是本国车企逼着解决问题,德国总理都在布鲁塞尔峰会上质问荷兰首相,怎么能让德国工业为政治决策买单。 最后还是荷兰经济大臣主动上电视求见中方,这前后变脸的速度,简直把“美国打手”的底色暴露得明明白白。 欧洲政客对中国的那点心理优势更显得可笑,总觉得中国还是当年那个可以随意拿捏的对象,直到碰了钉子才知道自己有多糊涂。 2024年7月欧盟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7.4%到37.6%的反补贴关税,转头就发现自家车企日子没法过了。 2024年奔驰、宝马、奥迪在华销量齐刷刷下滑,奔驰降7%,宝马跌13.4%,奥迪掉了10.9%,而中国的问界M9上市12个月大定超20万辆,成交均价逼近40万,蔚来在上海30万以上高端市场拿了销量冠军。 到2025年4月,欧盟自己松口了,说要研究设定最低价格取代关税,这哪里是施压成功,分明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他们总觉得中国的产业优势是“不公平补贴”,可欧盟自己2018年到2024年给新能源相关产业补了近400亿欧元,光电池就补了6亿,这种双标逻辑,说到底就是放不下那点优越感。 美国和西方的利益独占逻辑更是刻进了骨子里,他们要的从来不是平分蛋糕,而是自己吃整块,别人连闻香味都得经过允许。 2025年4月美国升级芯片管制,连英伟达为中国定制的H20芯片都禁了,10月又逼着英伟达把AI芯片优先供应美国本土,逼得这家公司彻底退出中国市场,CEO黄仁勋公开抱怨损失了125亿美元,还说世界一半的AI专家来自中国,这波操作只会加速中国自研突破。 欧洲跟着凑热闹,荷兰之前跟着美国禁售高端光刻机,结果2024年上半年中国狂买ASML的旧款DUV光刻机,让其对华销售占比冲到49%,2025年Q3中国区业务占比又回到42%,净利润赚了21亿欧元。 ASML偷偷把DUV销售剔出审查名单,还扩建北京维修中心,用脚投票说明了谁才是真的离不开谁。 德国的情况更能说明问题,2025年前八个月中德贸易额超1634亿欧元,中国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大众、宝马每四辆车就有一辆卖给中国,可德国外长瓦德富尔访华前还拿台海问题说事儿,模糊表态不反对“台独”,结果行程被迫推迟,国内社民党骂他传递不良信号,基民盟还在硬撑,这种在利益和意识形态间摇摆的样子,说到底还是被美国牵着鼻子走。 前总理默克尔早警告过脱钩会伤筋动骨,可默茨政府还是学不会独立自主,毕竟荷兰2万多家机构的云服务都攥在美国手里,美国想调数据随时能调,这种被捏住命脉的滋味,让欧洲根本硬气不起来。 中国的反制也越来越精准,2024年10月加强稀土出口管制,刚好打在ASML光刻机的软肋上,2025年10月安世中国直接绕开荷兰总部,和欧洲客户签新合同,要求人民币结算,还优先保国内供应。 这说明中国早就不是任人拿捏的角色,欧洲政客那些蠢招只能反噬自己。 美国和西方怕的不是合作,是怕中国和他们平起平坐,怕中国抢走原本属于他们的“特权”,所以宁愿牺牲利益也要搞封锁。 马凯硕的苦口婆心没用,他们听不懂共赢的道理,只看得懂实力带来的改变,就像荷兰从强硬制裁到主动求和,从跟着美国喊口号到偷偷扩大对华销售,这背后从来不是道理讲通了,而是拳头够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