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敢在亚洲与中国开战,但是日本绝对有胆子和决心,这与日本实力大小无关,与中国实力大小无关。在这种形势下,长期研究三农问题的温铁军教授,在公开分享里说的话就很有道理,他不赞成一股脑推进城镇化,更反对逼着农民都往城里挤。 很多人总盯着中美之间会不会打起来,但其实答案可能早就摆在台面上了:美国人真刀真枪干一架的意愿并不高。反倒是日本,显得决心和胆子都很大。 先说说亚洲的安全态势,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了不少军事力量,第七舰队常年在南海、东海活动,还联合日本、韩国搞了不少联合军演,可真要说到与中国开战,美国却一直有所克制。 去年美军 “里根” 号航母战斗群在南海遭遇中国海军舰艇近距离对峙后,很快就调整了航向;今年初美国国防部发布的《亚太战略报告》里,也只提 “威慑”“竞争”,没提 “战争” 相关表述。 有军事专家分析,美国担心与中国开战会严重损耗自身全球霸权根基,加上中国的核威慑能力和综合国力,让美国在亚洲对中国动武的念头始终停留在 “口头施压” 层面。 日本的态度却截然不同,近年来动作频频。2024 年日本修改了《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把防卫预算提高到 GDP 的 2%,还采购了美国 “战斧” 巡航导弹,射程能覆盖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今年初日本自卫队又在琉球群岛新增了两个导弹基地,部署的 12 式岸舰导弹经过改进后,射程从 200 公里提升到 1000 公里。 更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政客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及 “台海有事即日本有事”,甚至推动修改《和平宪法》,试图突破 “专守防卫” 原则。不少学者认为,这种倾向和日本的历史心态、地缘诉求有关,即便实力不如中国,也有着冒险的决心,这和美国的谨慎形成了鲜明对比。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温铁军教授关于城镇化的观点显得格外有现实意义。在一场乡村振兴主题的公开分享中,温铁军提到。 现在有些地方为了追求城镇化率,搞 “撤村并居”,把农民的宅基地收回,逼着他们搬到城里的安置楼,可很多农民在城里找不到稳定工作,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生活成本还比农村高不少。 他举例说,在河南某县,当地曾计划把 20 多个自然村合并成一个 “万人社区”,结果农民搬进去后,种庄稼要走十几里地,农具没地方放,不少人只能又偷偷回村里搭棚子住,最后项目不了了之。 温铁军教授长期关注三农问题,他的研究团队曾跟踪调研过全国 100 多个村庄,发现那些保留了耕地、允许农民 “半农半工” 的村子,抗风险能力更强。 比如在浙江温州的一些村庄,农民既可以在家种瓯柑,也能去附近的鞋厂打工,遇到经济波动时,失去工作还能靠种地糊口,不用背井离乡。 他在分享中强调,一股脑推进城镇化,逼着农民进城,不仅会让农民失去最后的生活保障,还可能导致农村土地撂荒、传统文化流失,一旦遇到像地缘冲突这样的外部风险,城市就业压力骤增,没了农村这个 “蓄水池”,社会稳定都会受影响。 现在亚洲的安全形势复杂,温铁军教授的观点其实是在提醒,发展不能只盯着 “城市化” 这一条路,农村和农民的稳定,对整个国家的抗风险能力至关重要。 美国在亚洲不敢对中国开战,日本却有冒险倾向,这种不确定的形势下,保留农村的活力,让农民有选择的余地,比单纯追求城镇化率更有实际意义。毕竟对很多农民来说,农村不是 “落后的代名词”,而是能安身立命的 “根”,逼着他们离开这片根,既不现实,也不利于长远发展。 农村在,粮食在,老百姓心里就有底。即便经济出现波动,只要田里有收成、锅里有饭吃,这个国家就垮不了。这才是真正的战略纵深,比任何军事防御都更为可靠。 信源:新华网,温铁军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