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大连出台“政法十四条”护航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11月4日,我市政法系统聚焦金融业发展与安全需求,制定出台《大连市政法护航金融业发展与安全十四条举措》(以下简称“十四条举措”),从打击金融犯罪、推进清收挽损、强化司法服务三方面构建全链条保障体系,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针对金融领域突出风险,十四条举措突出“打防结合”。一方面,持续深化专项行动,明确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非法代理退保、伪造材料骗保等“黑灰产”违法犯罪,同步建立非法集资、网络传销、洗钱等经济犯罪新型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公安、金融监管、税务等多部门数据共享,强化资金流向、交易行为分析,提升主动发现、精准打击能力。另一方面,严防“远洋捕捞”式执法,对外地公安机关来连查封、冻结金融机构资产的协作请求,一律由市公安局提级审核,杜绝趋利执法、过度采取强制措施影响金融机构正常经营。此外,完善行刑双向衔接机制,检察机关对不起诉但需行政处罚的金融案件,逐案研判并提出检察建议,推动“办理一案、警示一类”,从源头防控金融风险,同时加强执法联动,依法立案侦查,促进金融风险源头防控处置。

针对金融案件执行难、挽损效率低等问题,十四条举措推出系列针对性措施。在诉讼前端,设立金融案件诉前保全窗口,实行材料“容缺后补”,将诉前保全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24小时以内;在执行环节,对小额金融借款纠纷实行“预查废”制度,经审查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债务人出具证明,避免司法程序空转;同时,建立金融机构债权执行财产共享清单,检察机关每季度调取胜诉案件与未执结案件清单,靶向治理消极执行,提升债权实现效率。此外,专项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审判、公安、检察联动,加快线索移送与案件侦办,推动执行标的到位率逐年提升。

为推动金融业健康发展,十四条举措注重司法服务与风险防范深度融合。一方面,推进大连金融纠纷调处中心建设,吸纳公安、检察、仲裁及行业调解力量,完善调解与司法确认衔接机制,高效化解一般性金融纠纷;另一方面,开通涉经济犯罪法律服务热线,组建经侦警官、法官、律师、审计专家团队,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与内部管理建议。同时,定期发布金融司法大数据报告、类案指引及典型案例,统一裁判尺度,提升司法透明度;针对非法吸存、养老诈骗等突出问题,联合多部门开展“线下+线上”精准宣传,通过“一标三实”“三官一律”进社区及新媒体平台,提高群众风险防范意识。

此次出台的十四条举措,呈现“全周期覆盖、全要素协同、全链条保障”特点,既聚焦犯罪打击与风险预警,又着力解决执行难题,更通过服务供给与普法宣传推动源头治理。相关举措紧扣金融业发展痛点,通过制度创新与流程优化,将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大连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刘春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