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一位乌克兰人聊到自家总统时曾说:“我知道不少中国人觉得泽连斯基以前是喜剧演员,当

一位乌克兰人聊到自家总统时曾说:“我知道不少中国人觉得泽连斯基以前是喜剧演员,当总统像个笑话。但2019年大选,我、我爸妈还有亲戚朋友都投了他,总共73%的乌克兰人选了他,这其实是因为我们对前总统波罗申科太失望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9年春天,当泽连斯基的名字出现在乌克兰总统大选选票上时,不少国际观察者都带着好奇和疑惑。   这位在热门电视剧《人民公仆》中扮演总统的喜剧演员,如今真的要竞选现实中的总统。而在遥远的东方,很多中国观众看到这则新闻时,也不免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一个演员转型当国家元首,听起来确实像影视剧里的情节。   但对当时的乌克兰人来说,这个选择背后却有着沉重而现实的原因。   那年大选,泽连斯基最终以73%的得票率碾压式获胜,而时任总统波罗申科仅获得约25%的选票。   这个数字差距之大,在乌克兰选举史上实属罕见。如此悬殊的比分,并非因为泽连斯基的个人魅力有多么不可抵挡,更多是因为民众对波罗申科执政五年的表现已经失望透顶。   2014年,当波罗申科以“巧克力大王”的身份登上政治舞台时,乌克兰人曾对他寄予厚望。那年,克里米亚事件刚刚发生,乌东地区局势动荡,人们期待这位看似干练的商人能带领国家走出困境。然而五年过去,人们等来的不是经济的复苏,而是更加艰难的生活。   从2014年到2016年,短短两年间,乌克兰的国内生产总值从2013年的水平几乎腰斩,到2016年时只剩下932亿美元。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工厂停工、企业倒闭、工作岗位大量消失。走在基辅街头,曾经繁华的商业区变得冷清,许多商店挂上了“出租”的牌子。   普通人的工资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在不断缩水——到2018年,乌克兰民众的实际收入相比2013年下降了超过10%。   更让人揪心的是贫困人口的激增。截至2018年,全国有约14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个数字差不多占了乌克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在哈尔科夫、第聂伯罗等工业城市,曾经体面的工程师、技术工人不得不靠打零工维持生计。老人们拿着微薄的养老金,在超市里对比着价格,计算着每一格里夫纳该怎么花。   与此同时,腐败问题依然困扰着这个国家。虽然波罗申科政府上台时承诺要根除腐败,但五年过去,普通民众的感受是“一切照旧”。   办个证件要走后门,孩子上学要打点关系,医院看病要准备红包——这些日常生活中的腐败现象依然无处不在。更让人愤怒的是,媒体不时爆出高官贪腐的丑闻,却很少看到有人真正受到严厉惩罚。   而最让乌克兰人感到无力和痛心的,是持续不断的战火。   2014年4月,波罗申科政府发动了“全面反恐行动”,旨在清剿东部地区的武装分子。然而这场行动并没有像预期那样迅速结束,反而演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冲突。   仅仅在2014年这一年,乌东地区就有3600多人丧生,其中不乏平民。炮火摧毁了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居民区,许多人家园被毁,被迫背井离乡成为国内流离失所者。   在基辅的一家咖啡馆里,你可能会遇到从顿涅茨克逃来的教师,他会告诉你离开家乡时那种心痛的感觉;在第聂伯罗的临时安置点,带着两个孩子生活的单身母亲会向你描述炮击来临时孩子们的惊恐哭喊。这些普通人的遭遇,构成了这场冲突最真实的画面。   战争不仅夺去了生命,还让整个国家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军费开支不断攀升,而这些钱本可以用来改善民生、发展经济。前线的士兵们装备不足、待遇堪忧,他们的家人日夜担忧。停火协议签了一次又一次,但枪声总是很快再次响起。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泽连斯基的竞选口号“新面孔,新政策”打动了许多疲惫的乌克兰人。   他在电视剧中扮演的那个清廉、正直、总是站在普通人一边的总统形象,与现实中的政治人物形成了鲜明对比。尽管有人质疑他缺乏政治经验,但更多选民的想法是:“再糟糕还能比现在更糟吗?”   大选前的民调显示,民众最关心的三个议题依次是:结束乌东冲突、振兴经济和打击腐败。泽连斯基的竞选团队精准地把握了这种情绪,承诺将通过谈判实现和平、创造就业机会、建立真正独立的反腐机构。   当然,也有不少选民是带着犹豫投下这一票的。他们明白泽连斯基缺乏从政经验,知道这或许是一场赌博,但波罗申科执政五年来的现实让他们确信——改变是必要的。   一位在基辅大学任教的政治学教授在投票后坦言:“这不是最理想的选择,但可能是当前情况下最不坏的选择。”   选举结果出炉那天,73%的得票率不仅反映了民众对泽连斯基的期待,更折射出他们对过去五年生活的全盘否定。   这个数字背后,是工人对工作岗位的渴望,是母亲对和平的期盼,是老人对安定晚年的向往,是年轻人对未来的最后一点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