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消息,近日,中国第二架歼-36原型机升空,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声称,中国此举是因为美国第六代战机进展太快,北京方面出现技术恐慌。 [呲牙]歼-36第二架原型机升空,标志着中国六代机研发进入高速迭代阶段。所谓“技术恐慌论”纯属误判,中国走的是“快速迭代、双轨并行、实战导向”的务实路径。首飞仅十个月后,新机即完成三大升级:DSI进气道提升隐身与维护性,并联主起落架优化空间布局,二元矢量喷口增强无尾布局下的机动控制,直指“穿透性制空”核心任务。这背后是成飞与沈飞双线竞争、高效试飞循环与完整工业体系的支撑,实现“生产一代、试制一代、预研一代”的良性演进。反观美国,NGAD项目进度迟缓,F-47至今未见实机,首飞或延至2028年,受制于军工利益博弈与预算困境。中美竞赛的本质,不是渲染图之争,而是工程落地能力的比拼。当歼-36在云端划出航迹,中国已用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领先,在于把图纸变为战斗力的执行力。这场六代机之争,才刚刚进入深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