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特朗普开窍了,今天他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说,我们也要像中国一样着眼于长远,与其想着打

特朗普开窍了,今天他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说,我们也要像中国一样着眼于长远,与其想着打败中国,和中国合作能让我们更大更好更强,瞧瞧,他去了一趟韩国,认识提高的挺快。明年来中国,四处转转,思想还会上台阶! 当地时间 11 月 2 日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专访里,他明明白白说和中国合作能让美国 “变得更好、更强大”,还坦言和睦相处总比对立强,这话要是放在几年前,估计没人能想到会从他嘴里说出来,毕竟当初掀起贸易战时的强硬态度还历历在目。 他去韩国这趟确实没白去,毕竟韩国可是把 “和中国合作能赚钱” 这件事刻进骨子里的。 中国连续 21 年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两国在人工智能、生物制药这些时髦领域签了一堆合作协议,连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都在往前推,这种热热闹闹的合作场面,特朗普在韩国不可能没看见。 对比之下,美国这几年抱着 “打败中国” 的念头折腾,结果把自己折腾得够呛,这笔账算下来谁亏谁赚,明眼人都看得清。 之前特朗普第一任期搞贸易战,喊着要减少对华逆差、重振制造业,结果呢?2017 年他上台前美国对华逆差是 3752 亿美元,等他下台的 2022 年反而涨到了 3829 亿美元,不仅没降还升了。 更离谱的是,贸易战打了六年多,美国总的对外贸易逆差从 5660 亿美元飙到 2024 年的 9184 亿美元,这哪是 “打败对手”,简直是给自己下绊子。 说要推动制造业回流,可制造业就业人数不增反降,从 2022 年的 1298 万人跌到现在的 1280 万人,所谓的 “重振” 成了笑话。 关税还推高了国内通胀,2025 年 4 月 CPI 同比涨 2.3%,老百姓买东西更贵了,下游企业成本也跟着涨,这苦果最终还是美国人自己咽。 尤其是美国农民,算是被之前的政策坑惨了,这大概是特朗普最该反思的教训。威斯康星州那个叫道格・雷伯特的农民,种了 4000 英亩大豆,2023 年每蒲式耳还能卖 13 到 15 美元,后来直接跌到 9 美元,一年光这一项就亏了 40 万美元。 要知道一台带 GPS 的拖拉机就得 65 万美元,油费、化肥还一个劲涨价,收入跌了成本涨了,换谁都扛不住。巴伦县的坦纳・约翰逊更是眼睁睁看着大豆价格腰斩,只能改种小众作物求生。 威斯康星大学的教授算过,该州大豆产业每年 13 亿美元收入,关税政策一来每年得损失超 1 亿美元,整个供应链都乱了套。 更糟的是,农业的损失会顺着产业链蔓延,农机经销商、设备制造商都跟着倒霉,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卡莱布・拉格兰德说过,农业创造的 1 美元能在社区流通 6 到 8 次,农民赚不到钱,农村的商铺都跟着关门,2025 年第一季度农场破产申请涨了不少,94% 的威斯康星家庭农场都快资金链断裂了,这就是硬要和中国对立的代价。 反观那些坚持和中国合作的美国企业,日子过得滋润多了。胡润研究院有份报告显示,2020 到 2023 年,在华美国企业的中国市场营收复合增长率达 12%,是全球市场增速的 1.3 倍,这赚钱速度可比搞对抗快多了。 特斯拉、星巴克这些企业在华赚得盆满钵满,苹果更是把中国当成供应链核心,靠着中国市场的支撑稳坐行业龙头。 2022 年美资企业在华销售额高达 4905.2 亿美元,而中资企业在美销售额才 786.4 亿美元,差了整整六倍多,这么大的市场蛋糕,放着不吃非要去砸盘子,之前的操作确实让人看不懂。 中国还是美国大豆、棉花的第一大出口市场,集成电路、汽车的重要买家,要是真把合作的路子堵死了,受损的还是美国自己的企业和农民。 现在特朗普终于提 “要像中国一样着眼于长远”,这话说到了点子上。中国向来不搞短期投机,而是盯着长期发展,就像中韩合作那样,不纠结于眼前分歧,一门心思做实业、拓市场,反而实现了互利共赢。 美国之前恰恰缺了这份耐心,总想着靠打压对手走捷径,结果把多边机制搞坏了,自己的产业也受了冲击。连美国财长现在都跟着改口,说无意同中国脱钩,显然是看到了硬对抗没有出路。 要是明年来中国真能四处转转,特朗普的认识估计还得再上一个台阶。他会看到中国市场的活力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消费潜力和完整供应链撑起来的;会明白中国搞的绿色环保、银发产业这些新赛道,全是未来的增长点;更会清楚那些所谓的 “脱钩断链”,最后只会让美国企业错失机会。 毕竟韩国已经用 21 年的贸易数据证明了,和中国合作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美国要是能早点跟上,也不至于让农民亏那么多钱、让企业错失那么多商机。 现在开窍虽然晚了点,但总比一条道走到黑强,要是真能把 “合作更强” 的想法落到实处,对美国自己也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