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中国的收购事宜靴子落地。11月4日,星巴克宣布将与博裕投资(以下简称“博裕”)成立合资企业,共同运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业务。根据协议,博裕将持有合资企业至多60%股权,星巴克保留40%股权。据了解,本次双方合作的目标为将星巴克在华门店规模从8000家拓展至2万家,而近年来星巴克在推进本土化布局的同时也在寻找新增长点。在业内人士看来,本次交易有助于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拓展,但在布局下沉市场时仍需进行创新,并注意拓展节奏,切勿影响品牌口碑。

40亿美元换取至多60%股权
星巴克在华业务迎来新合伙人。11月4日,星巴克官宣最新合作伙伴——博裕投资,二者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成立合资企业,共同运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业务。
根据协议,博裕将持有合资企业至多60%股权,星巴克保留40%股权,并将继续作为星巴克品牌与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和授权方,向新成立的合资企业进行授权。基于约40亿美元(不计现金与债务)的企业价值,博裕将获得其相应权益。从此次股权分配权重也能看出,协议完成后,博裕将成为星巴克在华业务的最大股东。
星巴克方面表示,预计其中国零售业务的总价值将超过130亿美元,总价值由三部分构成,包括向博裕出让合资企业控股权益所得、星巴克在合资企业中保留的权益价值,以及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内持续支付给星巴克的授权经营收益。至于新成立的合资企业,将继续以上海为总部,管理并运营目前遍布中国市场的8000家星巴克门店。
关于未来发展规划,星巴克方面表示,双方将共同提升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顾客体验,加速饮品及数字化创新,拓展新的城市和区域市场,并通过更深入的本土化融合,加深与顾客的情感联结。
据了解,博裕创立于2011年,公司在中国香港、北京、上海和新加坡设有办公室,投资组合超过200家企业。今年4月,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示信息显示,博裕五期美元基金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其关联方拟收购北京SKP部分股权,而前者的最终控制人正是博裕。
剑指2万家门店
此次交易,标志着星巴克中国在进入内地市场26年后,再度从独资回归合资经营模式,为这一全球第二大市场敲定全新合作伙伴。
事实上,几月前便有消息称,高瓴资本、凯雷投资和信宸资本等多家投资机构参与了星巴克中国区的反向管理层路演,表达了对收购星巴克中国业务的兴趣。6月24日,星巴克中国回应北京商报记者称,星巴克坚信中国市场蕴藏的巨大增长机遇,正在评估把握未来增长机遇的最佳方式,如今终于落地。
交易落定后,星巴克中国同步抛出新目标:“双方将推动门店规模逐步拓展至2万家。”1999年1月,星巴克中国首店在北京国贸开业,据最新财报,截至目前星巴克中国第四季度门店数已达8011家,其中第四季度新开出183家门店,新进入47个县级市场。
而对于未来的拓展方向,星巴克将继续瞄准非一线城市。星巴克咖啡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倪睿安表示:“博裕在本地市场的经验与专长,将有力加速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特别是中小城市及新兴区域的拓展。”
此前,星巴克凭借“第三空间”理念深受商务白领喜爱,同时奠定了咖啡连锁龙头地位。而当前,无论市场规模,还是消费者对价格、口味及体验的需求均已发生新变化,星巴克中国接下来要做的已不止于单纯开店。
上海啡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东表示,近年来星巴克在中国进行的一系列本土化运营举措均是为了应对消费变化,如今博裕的进入能够帮其补齐短板,一方面在资金上为星巴克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有助于其抵御在本土市场中的竞争,并提升数字化能力,补齐短板。同时,二者本次合作在股权、知识产权和框架等方面均分配得较为细致,避免引发后续矛盾,因此市场上较为看好本次交易。
拓店再提速下的新考题
推出自习室等多元场景、发力非咖产品、进行各种联名……星巴克进入中国市场后一直在进行着本土化,近几年更是不断加速拓展,寻找更多下沉机会。然而,中国咖啡市场竞争激烈,瑞幸咖啡门店数已超过2.6万家,近几年迅速扩张的库迪咖啡门店也已达到1.5万家,星巴克所面临的压力并不小。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认为,博裕作为本土投资机构,能够带来更深入的市场洞察、资源整合能力及本地化运营经验,有助于星巴克加速扩张、优化供应链,并增强在竞争中的灵活性。这种合作结合了星巴克的品牌优势与博裕的本地化能力,有望提升星巴克的整体竞争力。
关于接下来品牌的发力点,付一夫表示,星巴克接下来可能加速下沉市场布局,利用博裕的资源进入更多县级城市,强化本土化创新并优化门店模式,结合数字化手段提升效率。但需注意合作带来的挑战,包括文化融合、管理协调问题,以及如何在快速扩张中保持品牌一致性和服务质量。面对中国咖啡市场的变化,星巴克接下来应坚持高端品牌定位,通过合作加速门店网络拓展,但同时需要注意平衡速度与质量,确保增长不损害品牌核心价值。
的确,星巴克距离立下的目标仍有一段距离,拓展的路上更需要注意方式和速度。王振东认为,星巴克接下来会积极完成上文中提到的2万家门店的目标,但咖啡品牌和部分茶饮推出的咖啡子品牌均在布局下沉市场,星巴克想要完成目标并不容易。因此,星巴克大概率会进行创新转型,不排除通过并购和推出子品牌布局下沉市场等方式,并非简单复制现有的商业模式,从而实现快速扩张。
王振东提到,未来,星巴克可能重点提升数字化,并优化自身框架结构和调整门店,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另外,从咖啡市场来看,单纯依靠咖啡业务很难撑起增长目标,未来还需开发非咖业务,从而实现业务增长。
北京商报记者郭缤璐张天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