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唯一办过户籍的皇帝溥仪,地址令民警惊讶,文化程度一栏独一无二。作为我国的最后一个

唯一办过户籍的皇帝溥仪,地址令民警惊讶,文化程度一栏独一无二。作为我国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还办理过户籍证明,可谓是独一份的存在。溥仪身为皇族后裔,在三岁的时候,就被扶持上台,成为了傀儡皇帝,一直在他人把持的朝政下度日,直到辛亥革命的爆发。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08年,年仅三岁的溥仪被抱上龙椅,成为了大清帝国的皇帝。那时的他,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坐在偌大的龙椅上不知所措。他并不知道“皇帝”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更不会想到,这个身份将伴随他一生,成为他无法摆脱的烙印。   1912年,辛亥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走到了尽头。年仅六岁的溥仪被迫退位。不过,根据民国政府与清室达成的《清室优待条件》,溥仪仍然可以居住在紫禁城内,保留着皇帝的尊号,继续过着与世隔绝的宫廷生活。   在那高高的宫墙之内,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太监宫女依旧跪拜请安,繁文缛节照样进行,就好像外面的世界天翻地覆都与这里无关。   但这种表面的平静在1917年被打破了。那年夏天,军阀张勋率领五千“辫子军”进入北京城,拥立溥仪复辟。   一时间,北京城内龙旗再次飘扬,清朝的遗老遗少们纷纷穿上久违的朝服,叩见“皇上”。可惜这场闹剧只持续了十二天,就在全国上下一片声讨中草草收场。溥仪再次退位,继续做他的“闭门皇帝”。   随着年龄渐长,溥仪不再满足于困守在紫禁城内。他学习英语、穿西装、戴眼镜,接触西方文化,内心渴望能够像普通人一样走出宫门,看看外面的世界。然而,历史的洪流再次将他推向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向。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修改了清室优待条件,将溥仪彻底赶出了紫禁城。失去家园的溥仪先是在父亲的醇亲王府暂住,后来又逃入日本公使馆。此时的溥仪内心充满了对民国政府的怨恨,复辟的念头在他心中悄悄滋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932年,在日本人的扶持下,溥仪来到了长春,成为了“伪满洲国”的“执政”。   两年后,他又登基成为“满洲国皇帝”。这时的溥仪天真地以为,他终于可以重振祖业,恢复大清往日的荣光。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他很快发现自己不过是日本人手中的一枚棋子,没有任何实权,连日常言行都受到严密监控。在那段日子里,他签署了大量丧权辱国的条约,成为了日本侵略者欺压中国人民的帮凶。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伪满洲国也随之垮台。溥仪在逃亡途中被苏联红军俘获,开始了长达五年的囚禁生活。1950年,他被引渡回国,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在这里,他经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转变。   起初,溥仪对改造充满抵触情绪。他仍然以“皇上”自居,连扣子都不会扣,袜子也不会穿。但在管理所工作人员的耐心帮助下,他逐渐学会了基本的生活技能,也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行为。通过学习和劳动,溥仪真正认识到了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内心产生了深深的忏悔。   1959年12月4日,这对溥仪来说是个永生难忘的日子。他获得了特赦,成为了新中国的一名普通公民。走出管理所的那一刻,他泪流满面,既为获得自由而欣喜,也为未知的未来而忐忑。   回到北京后,溥仪暂时寄住在五妹韫馨家中。这位曾经的皇帝,如今要和妹妹一家挤在狭小的平房里,过着普通百姓的生活。刚开始,他连公交车都不会坐,买东西也不会算账,闹出了不少笑话。但在亲友的帮助下,他慢慢适应了新的生活。   1960年初,溥仪需要办理户籍登记。当他走进派出所时,民警好奇地打量着这个说话温和、举止儒雅的中年人。在填写表格时,他在文化程度一栏写下了“初中”二字。   这个答案让民警颇为惊讶——谁能想到,这位曾经贵为天子的人,正式学历只有初中水平呢?事实上,溥仪在紫禁城里虽然接受过帝师的教育,学习过四书五经、英语、数学等课程,但确实没有获得过正式的学历证书。   在婚姻状况一栏,他写下了“离婚”。这简单的两个字,背后是他曲折的感情经历:他一生结婚四次,有过婉容、文绣、谭玉龄、李玉琴四位妻子,却始终未能获得寻常人的幸福。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淑妃文绣,她曾在1931年公开登报与溥仪离婚,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皇妃与皇帝离婚的先例。   住址一栏,他填写了五妹家的地址——北京西城区东冠英胡同40号。从紫禁城到普通胡同,这个地址的变迁,折射出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办理完户籍手续,溥仪成为了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北京市民。此后,他被安排到北京植物园工作,后来又调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担任专员。   他撰写的《我的前半生》一书,成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资料。在工作中,他结识了新朋友,也逐渐融入了新社会的生活。   参考资料:档案春秋︱“末代皇帝”溥仪的户口簿丨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