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普京时代终将落幕?中俄能源合作恐生剧变 天然气管道或变向,中国必须警惕俄政坛巨

普京时代终将落幕?中俄能源合作恐生剧变 天然气管道或变向,中国必须警惕俄政坛巨震带来的能源风险!   毕竟现在“西伯利亚力量”管道正稳定输气,2025年前五个月中国自俄进口管道气就涨了近三成,这条横跨八千多公里的管线早成了两国合作的纽带。   很多人担心普京之后俄方政策会转向,其实这种顾虑得客观看。普京在任时早做了铺垫,不仅可能选政治路线一致的继承人,还落地了一堆深度捆绑的合作项目。   就说能源管道吧,30年的合作期限可不是随便签的,而且俄罗斯现在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越来越高。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在欧洲的能源市场丢了不少份额,北溪管道出事后,对德能源贸易降了九成以上。   2025年波罗的海三国接入欧洲电网,更意味着欧洲在主动和俄罗斯能源脱钩。这种情况下,中国已经成了俄罗斯最大的能源买家,真要断了合作,俄方经济根本扛不住。   再者说,中俄能源合作早就不只是买气卖气了。从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到田湾核电站,中国不只是进口方,还深度参与建设和技术研发。甚至双方还搞了本币结算,这些合作早就超越了单纯的买卖关系,形成了一荣俱荣的格局。   当然,咱们也不能完全没顾虑。美国一直想挑拨中俄关系,总盼着俄罗斯能“向西看”。万一未来俄方真有政策调整的想法,能源合作确实可能受影响,毕竟国际政治里没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但中国早就开始布局应对了,根本没把能源安全押在单一国家身上。这些年一直在深化和中东、非洲国家的合作,进口来源越来越多元。2025年夏天甚至彻底停止了从美国进口能源,就是战略自主的最好证明。   技术层面的准备更扎实,风电、光伏装机量年年增长,储能技术也在不断突破。等到新能源能挑大梁,咱们对进口油气的依赖自然会降低,别人想卡脖子都难。   现在中俄能源贸易额占双边贸易的三分之一以上,俄罗斯连续多年是中国最大的综合能源供应国。这种基于利益的深度绑定,不是换个领导人就能轻易改变的。俄罗斯能源金融研究院的专家也说,这种合作抗风险能力很强。   不过话又说回来,提前准备总没错。毕竟国际局势瞬息万变,把能源安全牢牢抓在自己手里,才是最靠谱的。   你觉得中俄能源合作的“压舱石”,是政治互信更重要还是利益绑定更关键?你身边的天然气供应有没有感受到这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