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贵阳经开区:“智造+生态协同”双驱动贵阳海信开足马力冲刺100亿元产值

位于贵阳经开区的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阳海信”)生产车间内一派热火朝天忙生产的景象。机械臂灵活舞动,精准装配,自动化传送带承载着一台台待组装的电视机有序流转,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全神贯注,进行装配、检验、包装等工序,一条条智能化生产线正开足马力,全力冲刺年度100亿元产值目标。

“前三季度,我们实现了产量233.22万台,同比增长7.05%,出口电视机产量和出口额同比增幅均超过8%。”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洪琛介绍道,“四季度是我们完成全年任务的关键冲刺阶段。目前,整个公司都已进入‘全速状态’,通过一系列智能化、柔性化的管理举措,确保产能拉得满、质量控得牢、订单发得出。”

智能调度,让生产线“随需而变”。贵阳海信依托从“经验驱动”到“智能调度”的生产管理变革,展现了惊人的柔性制造能力。动态排产系统如同“智慧大脑”,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将订单响应时间从过去的4小时大幅缩短至30分钟。同时,生产线换线效率提升了87%,确保了生产节奏的高效衔接。

据了解,贵阳海信高效线上,机器人自动化率已达到57%,为冲击年度产值奠定了坚实基础。全流程透明化管控的MES系统,则让设备综合效率(OEE)提升了22%,故障停机时间减少40%,保障了生产流程的顺畅无阻,6条生产线单日产能成功突破1.7万台电视机。

AI质检,为每台产品戴上“护身符”。“AI就像不知疲倦、火眼金睛的‘质检专家’,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工作强度,更重要的是,几乎杜绝了漏检的可能,让出厂的产品更有保障。”朱洪琛说,在冲刺产量的同时,质量管控更是重中之重。在质量检测环节,传统的“人工抽检”已被先进的AI视觉检测系统所取代。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系统,能够以0.1mm级的精度识别关键工艺的细微缺陷,缺陷检出率高达99.5%,同时使人力成本降低了70%。推动公司整体质量损失成本下降了35%。

生态协同,供应链跑出“加速度”。要实现高效生产,稳定快速的供应链是生命线。贵阳海信着力构建的“30分钟供应链圈”在生产中发挥了巨大效能。通过生态协同,本地配套率已从30%跃升至83%。核心供应商的物料交付周期从1周被压缩至惊人的2小时,卓英社(光学膜片)、厚维光电(机壳)等伙伴甚至实现了“5-10分钟极速达”。

“我们牵头构建的数字化供应链生态,向本地供应商开放了轻量化的SRM系统,已带动10余家配套企业上云,帮助他们降低了8%的采购成本。”朱洪琛表示,“这种深度协同,确保了在冲刺阶段,我们的‘粮草’供应充足且及时,避免了断供风险。”

全力保发运,打通交付“最后一公里”。为应对四季度发货需求,贵阳海信提前布局,多措并举提升发货能力。通过提前储备人力资源、新增发货车辆、搭建临时装车大棚,将单小时发货效率最大化,把日发货能力从1.4万台提升到1.8万台。

机器轰鸣,是冲刺的号角;数据跳动,是奋进的节奏。通过生产、质检、供应链与物流发运各环节的协同发力与智能化赋能,贵阳海信正以决战姿态,在四季度的赛道上全速奔跑,全力以赴确保全年产值目标的圆满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