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106岁去世,贴身厨子回家后不久自尽,事后妻子含泪透露缘由:无路可走!宋美龄去世后,贴身厨子为何自尽?妻子含泪说出真相。 2003年秋天,106岁的宋美龄在美国纽约去世,消息传到台湾时,高瑞坤正在阳台上修剪盆景。 没人知道他那时心里在想什么,或许是想起了在美国伺候这位“第一夫人”的二十多年,或许是琢磨着自己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 可谁也没料到,半个多月后,这位曾经风光的贴身厨子,会在自家屋里上吊自尽,只留下妻子林丽儿含泪的哭诉:“他还有两年就退休了,上面非要逼他主动辞职,实在是无路可走啊!” 高瑞坤这辈子的起落,全和蒋家绑在了一起,他是台湾嘉义人,打小就学做菜,川菜和淮扬菜做得地道,在当地小有名气。 后来有幸结识了宋美龄的西餐厨师蒋茂发,这位老御厨瞧得上他的手艺,在自己年事已高、想回台湾养老时,特意把他推荐给了远在美国的宋美龄。 能给这样的大人物做饭,对当年的高瑞坤来说是天大的机会,他二话不说就辞别家人,孤身飞到了美国。 在宋美龄身边当厨子可不是轻松活,这位“老佛爷”对饮食挑剔得很,不仅要合口味,还要讲究养生药膳,高瑞坤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磨豆浆,研究新菜式,生怕哪点做得不对。好在他手艺扎实,很快就赢得了宋美龄的认可,被夸是“绝佳大厨”。 那些年跟着宋美龄,高瑞坤虽说想家,可日子过得踏实,工资不低,还有“御厨”的光环照着,衣食无忧,他大概以为,只要好好干到退休,总能落个安稳晚年。 可宋美龄的死,像一把剪刀,突然剪断了他所有的依靠,随着主子离世,在美国的随从团队树倒猢狲散,高瑞坤和其他十几个人一起被遣返回台湾。 这时候他才发现,台湾早就不是蒋家说了算的地方了,陈水扁上台后一个劲地搞“去蒋化”,凡是沾了蒋家边的人,都成了“前朝遗老”,走到哪儿都受冷落。 刚回台时,台湾当局表面上给了他安排,把他派到“总统府”给陈水扁做饭。 高瑞坤心里还松了口气,觉得自己的手艺有用武之地,好日子能续上。 可他想错了,这根本就是个幌子,没干多久,他就被莫名其妙地调离了厨房,打发到第三局去管杂务,后来干脆扔到仓库当小工。 从伺候“第一夫人”的御厨,变成搬东西、扫仓库的杂役,这落差简直像从天上摔进泥里。 身边的人看他的眼神都变了,有讥讽的,有疏远的,没人把他当回事。 高瑞坤心里憋着气,几次找上面申辩,可人家根本不理他,他这才明白,自己不是工作做得不好,是身上的“蒋家标签”太刺眼,新当局就是要把他排挤走。 更让他绝望的是,领导开始明里暗里逼他主动辞职。他当时年纪不小了,再干两年就能领退休金,这可是他晚年生活的指望。要是主动辞职,之前的工龄、养老保险全都泡汤,家里的日子该怎么过? 高瑞坤一辈子靠手艺吃饭,活得有尊严,可回台后不仅尊严被踩在脚下,连生存的指望都要被夺走。 他在美国待了二十多年,早就和台湾的职场脱节了,除了做饭啥也不擅长,而且还是专门伺候宋美龄的“定制化”手艺,放到外面根本没人要。 家里等着他养家,自己又找不到出路,上面的压力一天比一天大,他想不通,也熬不下去了。 妻子说他那段时间天天愁眉苦脸,晚上睡不着觉,嘴里总念叨“怎么办”。他不是心理素质差,是真的被逼到了绝路。 一边是还差两年就到手的退休保障,一边是当局步步紧逼的辞职要求;一边是曾经的荣光,一边是当下的羞辱;一边是家庭的重担,一边是渺茫的出路。 这些担子压在一个年过半百的人身上,最后那根弦终于断了。 说到底,高瑞坤就是权力更迭的牺牲品,他跟着宋美龄沾了二十多年光,可等权力的大伞一收,他就成了被雨浇透的弃子。 蒋家在台湾的势力垮了,连带着他这样的下人也成了“清理对象”,所谓的“工作失职”都是借口,真正要他命的,是“人走茶凉”的现实,是政治斗争里对小人物的无情碾压。 他的死根本不是什么“离奇自杀”,就是一场明明白白的悲剧。 一个靠手艺谋生、兢兢业业的普通人,一辈子没做错什么,就因为跟错了“主子”,在时代的转弯处被轻易抛弃。妻子那句“无路可走”,道尽了多少小人物在权力游戏里的无奈——他们靠着大人物的光环活下来,最后也跟着光环的熄灭,走向了绝境。 这世上最让人唏嘘的,莫过于这种身不由己的命运,像被风吹着的落叶,连落地的地方都由不得自己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