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9问“磷酸铁”,放弃三元的“安全论”能站住脚吗?最近,有企业借着某国内某起新势力

9问“磷酸铁”,放弃三元的“安全论”能站住脚吗?

最近,有企业借着某国内某起新势力品牌的“安全事故”在海外“说教”,网上随之出现一系列误导用户的谣言。有关动力电池的路线之争又闹得沸沸扬扬。[拜托]

之前觉得有企业,可能是对自家路线太偏执,但这两天也看了不同分析,看来看去,这不是偏执,是有人故意拿话术误导人民群众。

借着大家关心的问题,不妨从源头上,再问几个实实在在的问题。

1、既然某些企业认为,行业应该对三元锂电池 “慎重使用”,那请问你所谓的“部分安全问题”,到底是指所有三元锂电池都存在,还是指特定技术代际会出现的个例情况?现在不可燃电解液的三元电池,年产10万吨也没见出安全事故,怎么没人提?特斯拉的BMS系统优化热管理后,已经低于部分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的竞品。怎么也没人提?光拿“部分事故”给整个技术路线扣帽子,到想问,你们规劝行业慎用的出发点是什么?

2、口口声声说“电池核心是安全”,但你没说,提高安全性的路径也不止磷酸铁锂电池 一条!杨裕生院士很早说过,固态电解质、不可燃电解液、高分子正极材料都是提高安全的安全路径 。现在押宝铁电池的企业也在用磷酸酯电解液,怎么就成了只有磷酸铁锂才安全?把多元技术路线说成“非此即彼”,到底是尊重科学,还是想维护谁的利益?

3、先讲安全事故“影响行业认知”,反过来的言论又以偏概全,这难道不是在制造更大的认知混乱?消费者需要的是客观的技术对比,而不是非黑即白的路线否定。一边说“不想凸显自家优势”,一边又把自家路线塑造成唯一安全选项,这不成了借着“行业关怀”行营销之实吗?

4、拿电动大巴的安全案例说事儿,大巴和家用车的使用场景能一概而论吗?公交电动化是“政策引导+统一运维”,家用车是“市场选择+分散使用”,大巴的电池管理在研发上已经考虑有固定路线和专业运维,可家用要面对低温续航、快速充电、复杂碰撞去做前置条件。拿大巴的标准套轿车,想问问,举这种例子,到底是省略常识,还是故意搞概念混淆?

5、今天行业共识是“按需选择技术路线”,电动大巴是场景需求,选择的磷酸铁锂,乘用车普遍也是续航需求选的三元电池,都是市场的自然选择。非把这种差异化选择说成“慎重与否”的区别,还暗示别家选三元就是“冒风险”,这到底是在引导理性消费,还是在煽动对立情绪?

6、既然说了“安全标准不能降低”,那磷酸铁锂电池就真的敢说是万无一失吗?都知道磷酸铁锂电池的小范围热失控事件偶有发生,只是品牌、企业原因没被放大,现在只谈三元电池的“部分问题”,想问问这到底是替用户发声,还是搞双标话术?

7、国家的新能源战略,一直以来要求就是多条技术路线并行,以你自己的路线否定其他的选择,这合适吗?4680的三元电池搭配新型电解液,续航和安全也兼顾了;现代搭载的三元电池都刷新过测试,照这么说这些企业,全都是为“续航不顾安全”?抹杀别人在三元电池安全上的努力,把自己打扮成“安全卫士”,这不是搞行业垄断又是什么?

8、既然也提到了“明年、后年很多品牌为了续航要用三元锂电池”,却不提这些品牌用的三元电池,很多都搭配了硅基负极、预锂技术和全包的结构...难道这些技术不是为了在续航基础上补全的安全短板?只提“续航需求”,不提技术升级,这想是选择性忽略技术进步,还是故意把“续航”和“安全”搞成对立关系?

9、都是业内人士,就应该懂“技术没有终极”的道理!固态电解质界面稳定性的问题,有待突破不代表不能突破;这几年,大家也看得到了,三元电池相关安全技术在升级。怎么坚持三元路线就是“不慎重”,难道你们口中,所谓提倡的单一路线就是“终极真理”吗?能说这样言论的企业,你能配得上新能源提倡的创业、创新精神吗?[流汗][泪奔]大v聊车新能源大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