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主动撕毁中国订单,事后拒赔361亿违约金,如今又上门求助了!这个国家很有意思,2

主动撕毁中国订单,事后拒赔361亿违约金,如今又上门求助了!这个国家很有意思,20年前与中国的合作中,二话不说就撕毁订单,甚至还拒赔300多的亿的违约金,没想到现如今又找上门来求帮忙了,那我们会不会帮呢? 一家掌握航空发动机核心技术的老厂,本来跟中国企业谈得火热,股权到手,资金到位,眼瞅着就能双赢。结果乌克兰政府说变就变,国家安全一顶帽子扣下来,直接国有化,合同成废纸,361亿人民币违约金赖账不提。几年过去,战乱毁了生产线,西方帮手伸得短,现在又来求合作,补偿旧账的信号也发出来了。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掂量掂量,中国会不会再给机会? 马达西奇这家公司,在苏联时候就是航发界的扛把子。安-124运输机、米-26直升机那些大家伙的发动机,全靠它出力。技术底子厚实,专利一大把,全球军民两用市场都吃得开。苏联散架后,乌克兰经济直线下滑,订单少得可怜,工厂资金链绷得紧紧的,工人薪水都发愁,企业眼看要黄。 中国航空工业那会儿正发力追赶。涡扇发动机国产化是硬骨头,商用客机要耐用,军用直升机要推力足。马达西奇的技术正好对路,中国企业一看机会,就从2016年谈起。谈判桌上,方案摆开,股权一步步买,2019年控股56%,还砸2.5亿美元搞研发。乌克兰那边就业稳了,中国这边技术补上了短板。合作协议签得铁板钉钉,违约条款写明361亿人民币,谁先撕谁赔大头。双方都觉得,这买卖稳赚不赔。 谁知好景不长,2021年1月28日,乌克兰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下令禁了交易。中方企业账户冻结,股份一夜归零。3月11日,直接宣布国有化,四家中企和三名公民上黑名单。协议里那361亿违约金,乌克兰政府提都不提,仲裁法庭上证据摆着,执行却拖着不走。美国和北约那边压力山大,外交照会一封接一封,说中乌合作威胁欧洲安全。乌克兰政府就这么听了,优先西方的调子,把中方投资当空气。 损失可不是小数目。中国企业前期投的钱打水漂,技术团队白忙活,国内飞机项目对接中断,研发进度推后半年多。Skyrizon航空公司直接起诉,要4.5亿美元补偿,国际仲裁庭受理了,可乌克兰那边2024年8月总统令一出,外债全停到10月,中方投资者只能干等着。国有化后,马达西奇转军品优先,民用线搁浅,技术交流链条断了。 俄乌冲突一打响,扎波罗热工厂成重灾区。2022年2月24日开战,导弹空袭接二连三,9月25日组装车间中招,设备毁了大半。工人跑光,生产线瘫痪。西方援助主力是武器弹药,工业重建的真金白银少得可怜。马达西奇订单断崖式掉,生存都成问题。2024年,乌克兰经济雪上加霜,暂停外债支付,基辅媒体开始放风,说国有企业急需东方资金和技术恢复生产。 这时候,乌克兰转头找中国。10月,使馆渠道传来信号,希望重谈合作,口头提补偿旧损失。2025年4月,报道出来,马达西奇暗示愿意补救先前遗憾,求购资金和技术援助。搁20年前,这公司跟中国合作时,二话不说撕订单,拒赔300多亿,现在落难了,又上门求帮。说实话,这国家玩得挺溜,风头一转就变卦。 中国企业吃过亏,不会傻乎乎再上当。我们航空工业这些年没闲着,涡扇-10、涡扇-20相继成熟,重型直升机动力系统也摸到门道。但马达西奇的特定工艺,还能给借鉴。要合作,得看诚意。旧账不赔,新钱不投;股权不保,技术不换。乌克兰得摆脱外部干扰,签铁协议,保证稳定性。中国不是冤大头,合作讲互利,规矩得守。 这事儿本质上是国际投资的镜子。乌克兰政府当初迎合西方,砸了自家饭碗,现在困境自找。中国一贯推共赢,维护权益是底线。帮不帮,看它改不改弦更张。仲裁庭还在审,补偿到位了,门才开条缝。否则,各自飞,咱继续走自己的路。 说到底,中国在全球链条里讲担当,但不吃亏。航空合作本该惠及两国产业,乌克兰若真想补救,就拿出实际行动。否则,旧伤疤揭开,谁也不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