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2008年,袁隆平参加车展时被一辆68.8万的敞篷车吸引,忍不住摸了一把。就这么

2008年,袁隆平参加车展时被一辆68.8万的敞篷车吸引,忍不住摸了一把。就这么一个摸车的动作,被人拍了下来并配文道:“袁隆平斥重金买豪车。”   2021 年长沙医院的病房里,91 岁的袁隆平攥着试验田数据单,嘴里念叨 “稻穗还能再饱满点”。   没人会忘,2008 年他因摸了下 68.8 万敞篷车,就被传 “买豪车”—— 可他的成就早让这些争议不值一提。   毕竟,是他研发的杂交水稻,让中国水稻亩产从 300 公斤跃升至 800 公斤,解决了数亿人的温饱。   1973 年,袁隆平在海南发现野生稻 “野败”,成功培育出三系杂交水稻。   这一突破让水稻产量大幅提升,当年就实现亩产增收 20%,被国际同行称为 “东方魔稻”。   到 2008 年他逛车展时,杂交水稻已在全国推广超 2.4 亿亩,累计增产粮食 3000 多亿公斤。   就凭这成就,他摸下豪车怎么了?可还是有人盯着 “68.8 万”,忘了他让多少人吃饱饭。   2008 年那次车展,袁隆平本是陪老伴选代步车。 他一生扎根稻田,平时骑的是旧自行车。   摸敞篷车只因觉得 “车顶能打开,新鲜”,却被拍下来造谣 “斥重金购买”。   那时他已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全球仅 6 位华人有这荣誉。   可网络上,竟有人骂他 “挥霍纳税人钱”,完全忘了他的杂交稻每年多养活 7000 万人。   面对非议,袁隆平只笑说 “他们能吃饱,才有空说闲话”。转头就去了湖南郴州试验田。   2009 年,他培育的 “Y 两优 2 号” 杂交稻,创下亩产 926.6 公斤的世界纪录。   记者问他想要什么奖励,他说 “再给我块试验田就行”—— 他的成就从不是靠物质堆出来的。   后来大家才知道,他最后给老伴买的,是辆 10 来万的普通轿车,自己依旧骑旧自行车去田埂。   2018 年,88 岁的袁隆平去买华为手机,选了两部大屏的,总价过万,又被人说 “铺张”。   可那时他正推进 “海水稻” 研究,要在盐碱地种出水稻,手机是用来和团队传试验数据的。   当年,他的海水稻在青岛试种成功,亩产突破 600 公斤,能让 2.8 亿亩盐碱地变良田。   就这贡献,买两部手机算什么?可还是有人鸡蛋里挑骨头,忘了他 80 多岁还在海边晒得脱皮。   其实,袁隆平的成就早写进了世界农业史。1980 年,杂交水稻技术就作为中国首个农业专利输出美国。   到 2020 年,全球已有 40 多个国家种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超 700 万公顷,每年多产粮食 150 亿公斤。   他常说 “我梦见稻穗比高粱高,穗粒比花生大”,为这梦想,他在稻田里泡了 50 多年。   哪怕 90 岁,他还每天去试验田,弯腰查看稻穗,手上的老茧比农民还厚,这才是真正的科学家。   2021 年袁隆平走后,他的团队继续推进杂交稻研究。2023 年,“第三代杂交稻” 亩产突破 1000 公斤。   他生前牵挂的海水稻,已在新疆、山东等地大面积种植,盐碱地种粮的梦想正在实现。   如今,他的故事被写进全球 20 多个国家的课本,试验田里的稻穗年年丰收,风一吹就像在念他的名字。   那些曾因摸车、买手机骂他的人,早被时间遗忘,而他的成就,会永远喂饱一代又一代人。     信源:澎湃新闻粒粒皆思念!西南大学科学大师剧《袁隆平》致敬永不散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