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刘广超通讯员孙红叶张晓亚
“90后”李娜告别了外地食品加工厂的流水线,在去年10月成为漯河市源汇区一家农产品电商企业的直播运营——从前包装食品,如今为家乡特产“带货”;
“00后”王浩走出传统机械车间的轰隆声响,在今年初成为源汇区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农机智慧调度员——从前手动操作农机,如今远程指挥无人机作业。
两条看似毫不相关的轨迹,共同指向了一个现实问题:
在智能车间、自动化生产线越来越多的当下,人究竟去了哪里?
源汇区的回答是——让就业“长”在产业上,“长”在产业迭代裂变出的新赛道、新链条、新场景。
漯河市源汇区人社局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区年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保持稳定增长,通过产业赋能实现就业提质,就业形势持续稳中向好。

就业为何“长”在产业上?产业链生长创造新岗位
要回答就业为何“长”在产业上,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产业链。源汇区的食品产业给出了生动诠释:种植优质粮食的上游环节、加工食品的中游环节、电商销售与餐饮服务的下游环节,共同构成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链条。
产业链从不是一成不变的,新技术的注入让它成为一棵“会生长的树”。以源汇区的农业为例,从前仅以粮食种植为主,如今通过“三链同构、农食融合”,延伸出中药材种植、锦鲤养殖、农产品电商等多个分支,更催生出农文旅融合的新业态。
在源汇区发展实践中,产业链的延伸与裂变,本质上就是价值创造环节的拓展与就业承载空间的扩容。近年来,源汇区加快建设文商旅创融合中心区、智能制造集聚区、循环经济示范区,食品加工、光电显示、医疗器械等产业迅猛发展,新兴领域招聘需求持续攀升。
“我们与中原食品实验室合作研发新型功能性饮品,正在招聘食品研发、质量检测等岗位人才,仅今年就新增就业岗位80余个。”三剑客饮品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源汇区各类招聘活动中,食品研发工程师、智能设备运维师、电商运营专员等新兴岗位频频亮相,成为就业新增长点。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样创造大量新机会。干河陈村通过“退一产、转二产、兴三产”,从近郊小村发展成开源新城,形成休闲旅游、商业服务等产业集群,村办企业开源集团直接解决2600多人就业;问十乡宋庄村依托高效农业示范园建设电商基地,让锦鲤及农副产品远销6个省市,带动村民就近就业的同时,催生出电商运营、物流调度等新职业。

就业如何在产业上“生根”?技能升级匹配产业需求
产业链的生长带来了新岗位,也面临着劳动者技能与技术迭代脱节的问题。源汇区通过职业教育改革与技能培训,让劳动者能力跟上产业发展步伐。
针对职业院校学生“所学”与企业“所用”的差距,源汇区创新采用“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的三方联动模式,加强与市技师学院、市实验中专等学校的精准对接,建立政校企合作机制,推动“入学即入职、学习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无缝衔接。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更是精准对接本地产业需求,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96%,成为贯通实验室与生产车间的“超级技工”。
“订单班”成为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抓手。源汇区推动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特色班级,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定制教学内容,把课堂搬进生产线,每年定向输送专业技能人才数百人。2025年,该区更计划重点建设一批与产业布局相匹配的职业教育专业,推广实操技能类“微课堂”,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对于社会求职者与在岗职工的“转型之困”,源汇区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引导“培训围着产业转、跟着就业走”,今年以来已开展各类培训3371人次。针对数字技术需求,该区在基层社区设立“零工市场”,提供求职登记、技能培训等6大功能服务;同时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队,深入乡村开展技术指导240余次,帮助传统劳动者掌握新技术。目前,全区技能人才储备持续充盈,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就业“生长”如何可持续?政策引航激活创业活力
创业是就业之源,政策是创业之基。在源汇区,政策春风与乡情牵引共同催生了人才回流潮,为就业持续“生长”注入源头活水。
“返乡创业有厂房补贴,政府还帮着对接物流和销售渠道,回来发展比在外打拼更踏实。”2023年,曾在外地鞋厂务工的陶素红回到源汇区大刘镇师庄村,创办漯河市鞋美加工厂,如今已带动本村一二十名留守妇女就业,熟练员工日收入可达200多元。这一选择让她真切享受到“回流红利”,也成为源汇区创业生态改善的生动缩影。
陶素红的故事并非个例。源汇区建立涵盖200余人的在外人才信息库,通过4个招商引智工作站加强联系,推出“人才新政”,提供“创新贷”“人才贷”等金融支持。今年启动的“抓创业促就业”系列行动,更精准支持青年、妇女、退役军人等群体创业,形成多点开花的创业格局。
在政策扶持下,源汇区创业“倍增效应”持续释放:在乡村,退役军人创办农机服务合作社带动200余名农机手就业;在城区,高校毕业生依托电商平台让家乡特产走向全国;在园区,食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拓展产业链高端岗位。
从一名工人的转型之路,到一个村庄的产业蝶变,再到一座城区的就业生态优化——漯河市源汇区正以产业为根、技能为脉、政策为魂,让就业之树根深叶茂、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