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40艘大单直接砸向中国,年初韩国造船业拿到了全球62%的订单,韩媒马上狂欢,还扬

40艘大单直接砸向中国,年初韩国造船业拿到了全球62%的订单,韩媒马上狂欢,还扬言“重夺第一”,结果得意劲儿还没捂热,就被泼了盆冷水。 今年头三个月,韩国船厂确实拿下了不少大单,特别是那种造价昂贵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 那时候韩国媒体简直乐开了花,报纸电视天天都在报道"韩国造船业东山再起",连造船协会都信誓旦旦地说今年要夺回世界第一的宝座。 可谁能料到,就在韩国人还沉浸在喜悦中时,欧洲一家大型航运公司突然宣布,要把40艘中型集装箱船的订单全部交给中国造船厂。 这个消息就像一记重拳,直接把韩国造船业给打醒了。更让韩国人心塞的是,类似的情况这几年已经发生过不止一次了。 仔细看看数据就会发现,虽然韩国在高端船舶制造上还保持着优势,但中国造船厂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抢占中端市场。 而且不光是接单数量,在造船技术和质量上也越来越接近韩国水平。这就好比两个长跑选手,一个暂时领先,但另一个越追越近。 说起来,韩国造船业现在确实遇到了不少麻烦。最头疼的就是人手问题,现在的韩国年轻人都不太愿意去船厂工作,觉得这活既辛苦又没面子。 根据韩国造船协会的统计,主要船厂的技术工人平均年龄已经超过45岁,老师傅们马上就要退休,可年轻人却不愿意来接棒。 而且韩国造船工人的工资差不多是中国工人的两倍半,而且原材料价格也比中国贵。 这就造成同样规格的船,韩国造的报价要比中国高出不少。 现在船东们个个精打细算,当然更愿意选择物美价廉的中国船厂。 不过话又说回来,中国造船业能这么快追上来也不是运气好。 我们在产业链方面优势太大了,一艘船需要的钢板、电缆、发动机这些零部件,在国内基本上都能就近买到。 而韩国很多零部件还得从中国进口,这无形中又增加了一笔开销。 更让韩国同行头疼的是,中国造船厂在智能化改造上舍得投入。 现在国内的主要船厂都用上了机器人焊接、数字化生产线,生产效率比传统模式高出三分之一。 而且中国船厂交货速度更快,这对船东来说吸引力太大了。 其实韩国人也一直在想办法,他们把重点转向了液化天然气船、超大型油轮这些高附加值船型。 这个策略确实管用,今年韩国接到的大单主要就是这类高端船舶。 但问题是,全球市场对这类高端船的需求量毕竟有限,而中型常规船舶才是市场的主流。 现在看来,这场竞争越来越像手机市场的格局:韩国主打高端市场,中国则在中低端市场占据绝对优势,同时不断向高端市场迈进。 而且中国造船业已经在新能源船舶领域提前布局,电动船、液化天然气动力船都开始批量建造了。 说到底,这场竞争的好戏才刚刚开始。韩国在技术和品牌上还有优势,但中国在成本、效率和产业链完整度上更胜一筹。未来的比拼,估计会越来越精彩。 你们觉得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中国造船业有没有可能全面超越韩国?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