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沿G334穿行吉林,触摸东北抗联的“红色血脉”

转自:中国吉林网

G334国道蜿蜒于吉林大地,串联起桦甸与磐石的绿水青山,更铺就了一条承载东北抗联峥嵘岁月的红色廊道。在这条交通干线的桦甸段与磐石段,红色印记深深镌刻于山水之间,抗联精神化作不息的红色血脉,在时光流转中代代相传。

磐石境内的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块抗日根据地,更是东北抗联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当年,杨靖宇领导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依托这片热土先后取得四次反“围剿”胜利,队伍在此发展壮大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将士们在战火中摸索的创建经验、灵活的战略战术与顽强的生存智慧,为东北各地抗日游击根据地建设提供了宝贵借鉴。历经考古发掘,32平方公里的遗址群中发现3300余处遗迹、900余件文物,炕面上的子弹弹夹、室外灶的红烧土,无不诉说着抗联战士扎根于此、浴血奋战的岁月。日军曾以1.2万人围剿,纵火四十余天,却烧不尽将士们的抗争意志,这份宁死不屈的气节,成为红色血脉中最坚韧的基因。如今,智慧扫码讲解系统覆盖核心遗址,游客扫码即可解锁地窨子、战斗位的历史密码,2小时环线游览路线让那段艰苦奋斗的历程触手可及。

同样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官马溶洞,藏于磐石官马莲花山的群山之中。3亿年喀斯特地貌的鬼斧神工,与东北抗联的热血岁月在此交融。这里曾是杨靖宇将军带领将士驻扎战斗的重要阵地。在这片森林覆盖率超90%的天然氧吧中,自然奇观与红色遗址相互映衬,让每一位访客既能感受山水灵秀,更能体悟抗联将士在绝境中坚守的家国情怀。

沿G334国道向南至桦甸,牡丹岭深处的魏拯民将军抗联密营,是红色血脉的另一重要坐标。1432米长的登山步道串联起7处核心遗址,数字背后藏着深刻寓意,纪念14年抗战的艰辛与魏拯民将军32岁殉国的壮烈。1941年,这位抗联英雄在密营中壮烈牺牲,如今,保存完好的戗子、取水水井、警卫哨与封土墓,在“修旧如旧”的保护原则下静静矗立,古树枝干上日军暴行的痕迹仍清晰可见,无声诉说着抗联将士风餐露宿、奋勇抗争的艰苦岁月。而与此地不远夹皮沟镇宝戏台金谷景区,红色基因是景区的另一重灵魂。景区内将建设魏拯民将军事迹展览馆,系统呈现这位抗联英雄在桦甸牡丹岭的战斗历程与革命事迹,让游客在山水之间感悟峥嵘岁月,传承红色精神。

从红石砬子的烽火硝烟到官马溶洞的坚守,从魏拯民密营的初心守望到G334沿线的红色传承,这条交通线桦甸段和磐石段的每一处红色地标,都是东北抗联红色血脉的鲜活载体。

这里有将士们不屈不挠的抗争史,有绝境中坚守的信仰之光,更有“为民族解放而战”的永恒追求。其实,在G334的沿线,还有许多等我们去探寻的红色记忆,如今,这条“流动的红色课堂”正以更鲜活的方式,让抗联精神跨越时空、直抵人心。

不妨驱车沿G334前行,在山水之间追寻英雄足迹,在遗址之前回望峥嵘岁月,让红色血脉在代代相传中永葆炽热。

中国吉林网吉刻新闻记者李易书

摄影罗浩

初审:郭龙

复审:韩方宇

终审:朱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