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黄金税改政策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它对黄金零售、黄金矿商究竟是利多还是利空? 最近

黄金税改政策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它对黄金零售、黄金矿商究竟是利多还是利空? 最近逛金店的人肯定都发现了,不少柜台里的金条突然下架,剩下的动辄卖到 1000 元一克以上,周大福、菜百这些老牌子的金镯子每克也涨了六七十大洋,这背后全是 11 月 1 日刚落地的黄金税改在起作用。 要说这政策到底想干嘛,可不是随便加个税那么简单,底层逻辑就是要给乱糟糟的黄金市场立规矩,让钱往该去的地方流,而对零售和矿商来说,影响更是冷暖两重天。 先把税改的目标说明白,其实核心就三件事:划清界限、规范渠道、堵上漏洞。以前黄金交易不管是拿来投资还是做首饰,税收政策都糊里糊涂,有些企业钻空子,在交易所买免税黄金,加工成首饰卖了还能抵税,等于两头占便宜,国家税收白白流失。 这次政策直接把黄金分成了 "投资性" 和 "非投资性" 两类,像含金量 99.5% 以上的金条、金币就是投资性的,做首饰、搞工业用的就是非投资性的,税收待遇完全不一样,从根上杜绝了混为一谈的套利空间。 更关键的是要引导交易走正规渠道。以前有人在场外私下交易黄金,既没监管又逃税收,现在政策明着说,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这些正规平台交易,卖出时能免税;要是在场外瞎折腾,一般纳税人得交 13% 的增值税。 就拿 100 万的黄金交易来说,场外得交 13 万税,场内一分钱不用交,谁还愿意走野路子?这就是逼着交易都放到阳光下,以后金价更透明,也没人能随便操纵价格,长期来看咱们国家在国际黄金市场上说话也更有分量。 还有个重要目标是抑制短期投机。以前有些炒家囤一堆金条等着涨价抛售,来回倒手赚快钱,把金价搅得忽上忽下。 现在政策规定,投资性金条买的时候能退税,但再卖出去只能开普通发票,下游没法抵税,等于增加了二次流通的成本。那些想短期倒腾黄金的投机客,一算账不划算,自然就少了,市场也就稳了。 再说说大家最关心的,这政策对黄金零售到底是好是坏。得拆开看,不能一概而论。对卖黄金首饰的商家来说,短期确实有点难受,因为做首饰用的非投资性黄金,以前买原料能抵 13% 的税,现在只能抵 6% 了,等于每进 100 万的料,得多掏 7 万的成本。 深圳水贝那个全国最大的黄金批发市场,11 月 2 号还卖 932 元一克,3 号就涨到 994 元,就是商家把成本转嫁给了消费者。 周大福、菜百这些大品牌也跟着涨价,每克涨了 60 到 70 元,短期可能会让一些人犹豫要不要买,销量说不定会掉点。 但往长远看,这对正规零售商家反而是好事。那些以前靠 "低报价格"" 不开票 " 避税的小作坊、小金店,现在成本涨了又没法合规避税,要么倒闭要么被大牌子吞并。 像老凤祥、周大福这些本身就是交易所会员的大品牌,能直接从正规渠道拿料,成本控制得更好,还能靠服务和设计留住客户,市场份额只会越来越大。 至于投资性金条的零售,情况又不一样。银行这些交易所会员单位卖的金条,能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的优惠,价格还能贴近大盘价,比如工商银行的积存金虽然暂停了新开户,但存量客户的赎回不受影响,价格也没乱涨。 可那些电商平台上的非会员商家就惨了,没法享受优惠,10 克的金条卖得比银行贵出好几百,以后大家肯定更愿意去银行买,这些小商家要么转型要么出局,所以零售端是 "强者恒强" 的格局,短期阵痛后会更健康。 最后说黄金矿商,这绝对是明牌的利好,没什么含糊的。矿商的核心好处就是税负降了,利润涨了。像紫金矿业这样的龙头,前三季度黄金业务毛利占比都到 40.4% 了,新政落地后,只要它的黄金通过交易所销售,就能免征增值税。 按三季度矿产金收入算,要是一半的销售走交易所渠道,直接就能多赚 8.7 亿元,这可不是小数目。 中金黄金更划算,本身就有西部大开发的 15% 所得税优惠,加上这次增值税减免,综合税负比山东黄金这些同行低了一半还多,再加上它能整合纱岭、大东沟这些大金矿,成本还能往下压,利润空间只会越来越大。 可能有人担心矿商的库存问题,比如紫金矿业三季度末有 332.4 亿元存货,其中黄金占 10%,但新政对过渡期库存有特殊规定,而且矿商只要把销售渠道转到交易所,短期库存压力很快就能消化。 对小矿商来说,要是没法对接交易所,可能没那么大好处,但黄金行业本来就在整合,大矿商借着政策东风只会更强,整个行业的集中度也会提高。 说到底,这次黄金税改根本不是要打压黄金市场,而是要 "疏堵结合":堵上投机和逃税的漏洞,疏导资金往正规渠道、优质企业流。 对零售来说,短期贵点但买得更放心,长期小作坊没了,大品牌服务更好;对矿商来说,正规经营的龙头直接享红利,利润实实在在涨上去。咱们老百姓不管是买金饰传家,还是买金条保值,跟着正规渠道走就没错,这市场以后只会越来越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