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总统罕见发声中国:若想全球和平,中国必须放弃一样东西!在一个各国都小心翼翼处理言辞的时代,新加坡领导人在华盛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讲座现场提出,中国应当“放弃自给自足的路线”。如此直白地,对中国提出要求,确实不常见。他提出的那个“东西”,听起来也颇为抽象——“过度的自给自足政策”。 只不过,这话听着冠冕堂皇,可稍微懂点门道的都知道,新加坡哪是关心世界和平,分明是怕自己的饭碗端不稳。 要知道新加坡这国家,国土面积还没两个北京朝阳区大,既没资源也没工业,全靠当“中间商”活着。 中美贸易往常年占它转口贸易的近七成,中国从澳大利亚买的铁矿、从巴西买的大豆,不少要借新加坡港口周转;美国的芯片、欧洲的精密仪器,也得经它的手卖到东南亚。 说白了,中美产业链绑得越紧,新加坡赚的过路费就越多。现在眼看美国要把绳子剪断,中国忙着给自己系安全带,它倒急了眼,把锅甩给中国。 哪有这样的道理?中国早年可不是这样的。2001年刚加入WTO那会,恨不得把产业链的门拆了迎客,稀土加工随便卖,光伏组件贴本送,芯片更是90%靠进口。那时候怎么没人说“过度开放”有风险? 直到2018年美国抡起贸易战大棒,关税从10%加到25%,接着2020年卡断华为芯片供应,2022年拉着荷兰、日本搞光刻机禁令,甚至连稀土加工设备都不准卖中国。这哪是竞争,分明是往死里逼。 就说芯片这事儿,2023年中国进口芯片花了4100亿美元,比进口石油还多。美国前脚刚把中芯国际列入实体清单,后脚就拉着韩国三星、台积电建“无中国”芯片链,这时候不搞自主,难道等着被卡脖子饿死?去年国内芯片自主率终于从5%爬到18%,结果倒成了“过度自给自足”,这评判标准也太双标了。 更讽刺的是,尚达曼嘴里的“分裂风险”,始作俑者明明是美国。2024年美国出台的《芯片与科学法案》,直接给本土芯片企业发520亿美元补贴,条件是十年内不准在华扩产;还拉着加拿大、澳大利亚搞“关键矿产联盟”,把中国排除在外。这才是硬生生把产业链撕成两半,怎么不见新加坡去劝美国“放弃封锁”? 新加坡自己的算盘打得比谁都精。它嘴上喊着“全球化”,背地里对本国产业护得严严实实。就说它的金融中心地位,靠的是资本自由流动没错,但2023年为了防资金外流,悄悄收紧了外汇管制,对高频交易加征特别税。 合着自己能搞保护,中国应对制裁倒成了“过度”?这跟当年德国一边用着中国90%的稀土,一边叫停中企收购芯片厂有啥区别,都是既要又要的主儿。 再说中国的“自给自足”根本是个伪命题。2024年进博会还签了5000亿采购合同,大豆、玉米进口量还是全球第一,特斯拉上海工厂的零件70%卖给海外。 咱们只是把粮食、能源、芯片这些“命门”攥在自己手里,毕竟2008年金融危机、2022年俄乌冲突都证明了,把脖子伸给别人掐的滋味不好受。当年苏联就是被美国拖军备竞赛拖垮的,中国可不会犯同样的错,搞自主是保命,不是挑事。 尚达曼该去问问美国,为啥要把商用芯片当“武器”,为啥要逼荷兰ASML断供光刻机,为啥要拉着盟友搞“小院高墙”。这些举动才是在给全球和平埋雷,中国不过是在排雷而已。新加坡要是真为了世界好,就该站出来说句公道话,而不是对着受害者指手画脚。 最让人不舒坦的是,新加坡向来标榜“大国平衡者”,这次却明晃晃拉偏架。当年美国退出《中导条约》、撕毁《伊核协议》的时候,它怎么没勇气站出来说“放弃霸权才能和平”?现在倒有底气对中国提要求,说白了就是觉得中国脾气好,好拿捏。 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全球产业链分裂的锅,轮不到中国背。中国搞自主从来不是要关起门过日子,而是美国把门焊死了,只能自己凿个窗。要是明天美国取消所有制裁,放开芯片、光刻机出口,你看中国还需不需要“过度自给自足”? 新加坡的担心能理解,怕转口贸易缩水,怕金融中心地位动摇,但找错了说理的对象。真正该劝的是华盛顿那帮政客,别再拿着产业链当武器。不然就算中国真放弃自主,美国下一波制裁照样会来,到时候新加坡的饭碗照样保不住。 话说到这儿,你觉得新加坡是真为了全球和平,还是怕自己的中间商生意黄了?美国搞“小院高墙”的时候,它咋没这么“义正辞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