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重庆市大足中学珠溪冬菜基地研学活动顺利开展

为深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加强中学生对地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实践能力培养,2025年10月31日上午,重庆市大足中学课程发展中心、高2027届年级组,组织高二年级1、2班100余名师生,前往大足区珠溪镇鑫轩冬菜基地,开展了一场以“探寻冬菜技艺,乐享非遗文化”为主题的沉浸式研学实践活动。

学校副校长刘兴林、覃宇、黄德胜,工会主席孙启彬、课程发展中心主任邓云全程参与此次实践活动。清晨八点,迎着秋日晨光,师生们从大足中学昌州校区整装出发。一路上欢声笑语,满载期待,开启这段融合文化寻根与劳动教育的探索之旅。

九时许,师生们顺利抵达基地。活动伊始,冬菜基地负责人向师生们系统介绍了企业发展历程和冬菜产业的现代化管理。通过深入讲解,同学们认识到珠溪冬菜不仅是一种风味独特的传统食品,更承载着大足地区数百年的农耕文化与手工技艺,是名副其实的“舌尖上的非遗”。

随后开展的冬菜知识讲座上,基地专职讲师从历史渊源、品种特性讲到种植的季节选择、土壤要求和栽培技巧,将冬菜的生长过程与当地气候、地理环境紧密结合。同学们认真聆听,积极提问,在笔记本上仔细记录,展现出浓厚的求知热情。

十点整,备受期待的“亲手栽种冬菜苗”实践环节正式开始。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同学们分组下田,亲身体验拔苗、栽苗、培土等种植步骤。虽然动作略显生涩,但大家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泥土沾满双手,汗水浸湿额发,田间地头却洋溢着劳动的欢声笑语。“原来平时餐桌上常见的冬菜,背后需要这么多细致的工序和辛勤的付出。”一位同学深有感触地说。

近两个小时的栽种实践,不仅让同学们掌握了基本的农耕技能,更让大家在身体力行中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深刻含义,感受到传统农业中蕴藏的智慧与坚韧。

本次研学活动通过“听、看、做”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将课堂延伸至田野,把文化传承融入实践。学生们在触摸、观察与体验中,增强了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大足中学分管劳动教育副校长覃宇表示,学校将继续推动此类非遗文化研学项目的开展,构建更加多元的校外实践课程体系,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学习,在动手实践中成长,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为地方文化的永续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中午时分,活动在满满的收获中圆满结束。师生们带着泥土气息和文化记忆踏上归程。这次走进冬菜基地的实践,不仅是一次技艺的探寻,更是一场深刻的文化滋养,为大足学子的人生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文/重庆市大足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