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亏死了,两千法军一战即降,就是两千战俘,俄罗斯既要管吃还要管住,法国准备率先出兵!2000人将抵达乌克兰,“试探性存在”还是“长期驻军”仍待观察。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最近乌克兰战场又有新动静了,10月底俄罗斯情报部门放出消息,说法国准备往乌克兰派2000人的军事力量,这些人主要来自外籍军团,现在已经在波兰和乌克兰边境搞训练了。 先说说这2000人是什么来头,法国外籍军团可不是普通部队,他们从全球140多个国家招人,现在主力兵源集中在拉丁美洲,特别是巴西和哥伦比亚。 这些人参军的理由很实在,有的图钱,有的想拿法国国籍,这种雇佣兵性质的部队,战斗意志能有多强真不好说。 俄方就放话了,说这2000人可能“一战即降”,听着像吹牛,但想想这些人的参军动机,还真不是完全没可能。 要是真打起来这些人被俘了,俄罗斯可就麻烦大了,按照国际公约,战俘得给床给饭给医疗,还得让他们写信做礼拜,俄军现在紧急翻修克里米亚的旧营地,每天光口粮和医疗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更头疼的是安保问题,既要防逃跑防破坏,还得防着人道主义丑闻被曝光,表面上看俄罗斯赢了面子,实际上是多了个无底洞。 有意思的是,俄方很会利用这个,主动邀请媒体拍战俘营,镜头里的法军战俘吃热饭穿整洁制服还能打乒乓球,这些画面传回法国,老百姓立马就炸了锅。 再看看法国这边为啥要搞这一出,2025年的马克龙日子不好过,支持率跌到了11%,创下第五共和国最低纪录之一。 经济更是一团糟,增速只有可怜的0.7%,国家债务快涨到GDP的116%了,赤字早就突破欧盟3%的红线。 这种时候不想着解决国内问题,反而往外派兵,玩的就是老套路:对外搞事情转移国内矛盾。 历史上这种操作多了去了,1982年阿根廷军政府国内通胀飙到600%,支持率跌破15%,就发动马岛战争,结果支持率直接冲到83%,马克龙显然想抄这个作业。 除了转移矛盾,马克龙还有别的算盘,法国一直想在欧洲安全事务上当话事人,不想老跟着美国屁股后面跑,这次美国对援乌态度有点松动,马克龙就想趁机抢先在乌克兰驻军,以后战后重建怎么安排,法国就能多说上话。 这是法国一贯主张的“欧洲防务自主”,而且他选的是外籍军团,就算真有伤亡,法国本土老百姓闹的动静也会小很多,这招够精明的。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法国陆军常规兵力总共不到11万人,抽出2000人去海外,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兵力更紧张了。 北约盟友更是没一个愿意跟着上,德国和意大利明确反对派兵,波兰只肯出钱不出人,连北约秘书长都没给个准话。 有外交官直接说法国这步棋“明显越了集体立场”,经济上欧盟也没说要分摊费用,法国自己扛的话,光装备后勤这些开销就够呛。 俄罗斯那边可不是吃素的,早就把话说死了:只要踏进乌克兰,不管是雇佣兵还是教官,都是合法打击目标。 俄军在加里宁格勒部署了“伊斯坎德尔”导弹,黑海舰队也加强戒备,10月28号晚上还派了60架无人机往法军可能驻扎的热舒夫方向飞,虽然被拦下来了,但威慑意味十足。 俄军甚至把法军的部队编号、路线、集结点都公开了,摆明了告诉法国:你敢动,我就先动。 最尴尬的是法国国内的反应,老百姓天天为油价物价发愁,根本不想再掏军费打仗,反对党在议会里天天追问派兵依据,还警告说要是绕过议会就推动弹劾。 舆论从原来的“支持乌克兰”变成了“别拿法国孩子去赌政治”,就连法国24小时新闻台都没发现外籍军团在乌克兰有实际动静,这可信度确实要打问号。 说白了,这2000人的部队规模根本改变不了战场局势,更像是马克龙的一场政治秀,法国官方说的“试探性存在”还是“长期驻军”,其实取决于国内支持率能不能拉上来。 要是民众买账,说不定还会增兵;要是骂得更凶或者真打输了,大概率就得悄悄撤兵,资本市场比谁都精明,欧洲股市已经开始跌了,天然气期货也在涨,投资机构很清楚局势恶化的风险在加大。 整件事最讽刺的地方在于,俄罗斯赢了舆论却赔了开销,法国想刷存在却陷入僵局,谁都没真赢。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