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媒体大呼被耍了 2025年7月,韩美贸易谈判进入尾声,韩国同意向美国注入3500亿美元资金,以降低汽车出口关税从25%降到15%。这份协议最初定位为互惠合作,韩国企业指望借机扩大半导体和汽车市场份额,美国则锁定资金用于锈带造船业复兴。资金结构分两部分,2000亿美元用于通用投资,1500亿美元专款支持船舶制造,韩国政府当时倾向于贷款和担保模式,避免直接掏空外汇储备,那时韩元汇率还保持在相对稳定水平。 8月,美方突然加码,特朗普公开要求韩国提供几乎全额现金,并视作预付款形式,每年上限200亿美元,但整体需尽快到位。韩国企划财政部部长具润哲公开回应,这种安排不符合商业逻辑,可能引发韩元汇率波动,增加进口成本。国家安全顾问魏圣洛指出,韩国外汇储备有限,若抽走巨款,经济易重蹈1997年金融危机覆辙,当时企业倒闭潮导致失业率飙升,股市蒸发大半市值。 韩国媒体迅速跟进报道,KBS经济节目剖析协议草案,专家计算现金流出路径,第一年资金流向美国基础设施,第二年转向能源采购,整体占用韩国84%外汇储备。评论员强调,签约时美方承诺灵活执行,现在却转为现钱要求,这让首尔感到被单方面摆布。SBS新闻专题直指3500亿账单负担过重,路人访谈显示民众不满情绪高涨,许多人认为关税优惠换来的代价太不划算。 9月,谈判僵局加深,韩国总统办公室政策室长金容范在论坛上警告,全额执行将影响投资落地,甚至拖累韩美联合造船项目。日本同期敲定更大规模协议时,纳入货币互换缓冲,日元储备地位帮其分散压力,而韩国依赖美元结算,风险更高。媒体报道美方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电话施压,要求追加资金比例,《中央日报》社论剖析从框架到细则的美方变脸,指出这反映出华盛顿在中美博弈失利后,转向盟友施压的策略。 10月,特朗普访韩行程公布,锁定庆州APEC峰会为关键节点,韩国媒体提前密集铺开报道,MBC模拟潜在冲突场景,强调特朗普社交帖宣称协议基本敲定,韩国从未同意预付现金。财长具润哲上节目反驳,美方解读有误。观众投票显示65%人认为华盛顿忽略韩国利益,脱口秀节目模仿特朗普口吻,突出交易不对等,韩国出口增幅有限,美国却掌控大部分利润。 整个过程,韩国媒体从数据拆解到民意追踪,揭示谈判不对等本质,专家点明分歧焦点,收益分配美方要90%份额,运作模式韩国求分期,美方催全款。民调负面评价升至高点,直指美韩关系失衡,小国在大国棋盘上话语权微弱。报道浪潮推动国会附加汇率保护条款,媒体继续追踪执行,釜山港区访谈反映渔民担忧,船厂本该受益却先出血。 10月29日,特朗普抵达庆州,与韩国总统李在明会晤,双方宣布协议基本敲定,韩国投资转为贷款担保为主,现金部分分五年执行,每年上限200亿美元,美方下调汽车关税至15%,并共享核动力潜艇技术,韩国获准建造追踪舰艇。李在明私下重申移民执法问题,如佐治亚州工厂突袭拘留韩国工人,要求宽松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