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国际奥委会急了,多次想让中国申办奥运会,可中国完全不搭理,主要原因还是西方国家太

国际奥委会急了,多次想让中国申办奥运会,可中国完全不搭理,主要原因还是西方国家太双标,而且国际奥委会太吸血,中国在2008年就深受其害… 巴赫带着国际奥委会的团队来中国时,脸上的笑容藏都藏不住,一遍遍提 “北京 2022 冬奥是教科书级别的成功”,话里话外都在撺掇中国再接下一届奥运会。可咱们这边从头到尾没松过口,连官方回应都透着股客气又疏离的味道,压根没把这事儿往心里去。 2008 年那回的滋味,咱们记了十几年。当时为了办北京奥运,前前后后砸了近 3000 亿人民币,修场馆、拓交通、搞环境治理,光是鸟巢和水立方的建设成本就占了 80 多亿。可国际奥委会那边,拿着最肥的那块蛋糕压根没手软。 那会儿全球转播权卖了 25.7 亿美元,国际奥委会直接分走七成以上,只给北京奥组委留了点零头。赞助商分成更离谱,顶级合作伙伴的费用里,每 100 块就有 65 块要进国际奥委会的口袋。咱们忙前忙后搭台子,他们坐着就把钱赚了,这种 “吸血” 的架势,当时就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西方那套双标嘴脸更是让人窝火,2008 年火炬传递到巴黎,几个藏独分子冲出来抢火炬,当地警方慢悠悠不作为,西方媒体反倒把镜头对准受伤的中国留学生,瞎编什么 “压制抗议”。 等到 2024 年巴黎奥运,黄背心抗议者把香榭丽舍大街堵得水泄不通,同批媒体却夸 “这是民主的活力”。 裁判判罚上的偏向更明显,北京奥运男子体操团体赛,杨威他们的动作几乎零失误,打分却比日本队还低。反观美国选手掉了器械,裁判照样给高分。可到了伦敦奥运,英国选手明显踩线的动作被视而不见,夺冠后西方媒体还大吹特吹 “完美发挥”。这种明晃晃的偏见,谁看了不膈应。 国际奥委会还特别爱提 “奥运标准”,可这标准从来都是给别人定的。要求北京奥运场馆必须用指定的进口材料,价格比国产的贵三倍还多。运动员村的床要符合 “人体工学”,赞助商指定的床垫一张就卖两万。等到里约奥运,运动员村漏雨断电,床是纸板做的,国际奥委会连句重话都没有,只说 “克服困难也是奥运精神”。 这些年看其他国家办奥运的惨状,更让咱们认清了现实。东京奥运原计划花 1.35 万亿日元,最后超支到 1.644 万亿,亏损直接破 2000 亿日元。 国际奥委会只给了 1410 亿日元补贴,剩下的窟窿全由东京市民扛着,不少老人的养老金都被变相削减。里约奥运更糟,场馆赛后成了废墟,击剑馆的金属材料全被偷了卖钱。 咱们自己的场馆维护费也不是小数目,鸟巢刚建成那几年,每年维护就得花 5000 万,水立方光能耗费一个月就几十万。刚开始没找到运营门道,只能靠偶尔办演唱会填窟窿,直到后来改成水上乐园、搞商业展览,才算勉强收支平衡。这种 “赛后包袱”,没人想再背一次。 中国现在早不是 2008 年那个需要靠奥运证明自己的阶段了。当年办奥运,是想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发展,现在咱们的空间站在太空转着,新能源汽车卖遍全球,不用再靠一场运动会刷存在感。把钱投到县乡公路、农村医保、芯片研发上,比砸在奥运场馆上实在多了,老百姓能直接尝到甜头。 国际奥委会急着找中国,其实是没人敢接盘了。2032 年布里斯班奥运,是国际奥委会硬塞过去的,之前几个申办城市全因为没钱退出了。欧洲国家更精明,德国、法国直接说 “财政不允许”,连美国都只敢办洛杉矶这种有现成场馆的,没人愿意当冤大头。 他们以为中国还会像以前一样,为了 “国际形象” 接下这个烫手山芋,可忘了咱们早把账算得明明白白。办一届奥运最少要花千亿级别的资金,能建多少所希望小学,能让多少贫困县通高速。再说了,就算办得再好,西方该抹黑还是抹黑,2022 冬奥咱们闭环管理做得天衣无缝,他们还不是瞎编 “人权问题”。 巴赫肯定也明白,中国是唯一有能力办好奥运的大国,有基建实力,有组织经验,老百姓也配合。可他没算到,中国现在更在乎 “值不值”,不是 “能不能”。之前韩正会见他时,只提深化合作、办亚冬会,压根不接申办奥运的话茬,这态度已经很明确了。 那些西方媒体还在旁敲侧击,说中国 “不承担大国责任”,这话听着就好笑。他们怎么不说国际奥委会把规则改改,别再让举办国当冤大头。怎么不说自己别搞双标,公平对待每个国家的运动员,真要讲责任,国际奥委会先把吸血的手收一收,西方先把偏见的眼镜摘了再说。 现在咱们的体育发展思路也变了,不再盯着奥运金牌数,而是搞全民体育。小区里的健身器材多了,乡村的篮球场修起来了,马拉松比赛遍地都是。这种接地气的体育普及,比办一场耗资千亿的奥运更有意义,也更受老百姓欢迎。 国际奥委会要是真想让中国申办,光靠说好话没用。得把分成比例调合理,得管住西方媒体的嘴,得别再提那些苛责的无理要求。可这些他们显然做不到,毕竟吸血的甜头尝惯了,双标的毛病也改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