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中俄东北虎数量差距断崖:俄罗斯700只,中国的数量令人意外!黑龙江的秋天,林子里

中俄东北虎数量差距断崖:俄罗斯700只,中国的数量令人意外!黑龙江的秋天,林子里总有新鲜事。2025年10月,巡护队刚在森林边上捡到新鲜虎爪印,林业局的小李一边拍照一边感慨,近5年记录到东北虎出没就超400次。 2025年10月的黑龙江林区,刚下过一场小雨,落叶被打湿后贴在地上。 巡护队沿着林间小道走,小李突然指着前方喊:“看,新鲜的虎爪印!” 大家围过去,泥地上的爪印清晰得能看见爪尖纹路,比小李的手掌还大一圈。 他掏出相机拍照时忍不住感慨:“这五年下来,咱们记录到的东北虎出没次数早超400次了,可真要数野生虎的数量,还是少得让人意外。” 这话不是随口说的,2025年国家林草局公布的最新数据里,中国野生东北虎也就70只左右,其中黑龙江片区用芯片识别出来的只有38只。 反观俄罗斯,同期在东方经济论坛上亮出的数,远东地区的东北虎已经有750只,常年稳定在700只以上,这差距一下就拉开了。 不过这些年中国也没少为东北虎忙活。 2017年就建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跨着黑龙江和吉林两省,专门往林子里投梅花鹿——一开始每平方公里才1只,到2025年已经涨到5只,老虎终于不用饿肚子找食。 怕老虎跟人起冲突,2022年林草局还跟华为合作搞了个人虎冲突预警系统。 在村子周边装了传感器,只要老虎靠近两公里内,系统就会自动给村干部和巡护队发警报。 2024年一年,这个系统就干预了300多起可能的冲突,比如黑龙江勃利县有个村子,警报响后巡护队赶紧劝村民回家,最后老虎从村子边上绕走了,没伤着人也没损坏东西。 可为啥数量还是赶不上俄罗斯? 得看看两边的底子。 俄罗斯远东有15到20万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针叶林混着阔叶林,老虎想跑多远都没人打扰,而且林子里的野猪、狍子从来没断过,不愁吃的。 更关键的是他们保护得早,1952年苏联就下了禁猎令,2006年还组了反偷猎特种部队,队员多是退伍军人,带着卫星追踪器巡逻,这十年偷猎案子降了90%,老虎活得踏实,数量自然涨得稳。 中国东北虎早年可没这么好的待遇。 上世纪50到70年代,林区里打猎的人特别多,黑市上虎骨酒能卖2万块一壶,完整虎皮炒到10万块一张,不少人冲着钱进山捕虎。 折腾到2003、2004年,国内野生东北虎就只剩16到20只,监测队蹲了大半年,才用红外相机拍到3只。 不光东北虎,其他虎亚种也没逃过——新疆虎1920年就没了踪影,华南虎因为建国后被当成“害兽”围猎,80年代彻底消失在野外、 2007年还有人拿老虎挂历拍假照片骗钱,印支虎则是2007年在西双版纳被拍到一次后,就再也没了野外踪迹。 现在想缩小差距,光靠自己还不够,中俄这几年也开始联手。 2022年在边境的隔离围栏上开了290个生态通道,差不多每隔一百米一个,通道下面铺了沙子方便老虎走,2025年就监测到10次东北虎跨境活动,有的老虎还在两国之间来回跑。 2024年又建了联合实验室,专门研究东北虎的基因多样性,怕近亲繁殖影响种群,2025年还一起出了本小册子,教老百姓遇着老虎别喊叫、别跑,慢慢往后退。 其实这种保护法子,在其他濒危动物身上也试过。 比如印度的亚洲狮,1907年只剩13只,后来印度建了吉尔国家公园,划了禁猎区、组了反偷猎小队,还跟巴基斯坦合作搞跨境通道,到2025年,亚洲狮种群已经超过600只。 总的来讲,从社会层面看,东北虎数量的变化是生态保护意识觉醒的缩影。 中国从早年捕猎成风到如今建国家公园、用科技预警,70 只的成果背后,是政策发力、企业参与(如华为技术支持)与公众关注的合力,反映出社会对 “生态优先” 的认同在深化。 但与俄罗斯 750 只的差距也提醒,生态修复需长期投入,尤其栖息地碎片化问题,仍需社会各界持续协作破解。 社会对东北虎保护的关注,早已超出单一物种范畴。俄罗斯靠早期禁猎令、反偷猎部队筑牢基础,中国凭 “科技 + 制度” 追赶,中俄跨境合作更体现全球生态治理的共识。 这种变化背后,是社会从 “向自然索取” 到 “与自然共生” 的观念转变,而印度亚洲狮的恢复案例也让社会看到,只要形成 “政策 + 执行 + 公众参与” 的闭环,濒危物种保护就能看到实效。 那么到最后,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