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斯塔默表示,已经与特朗普电话沟通过,一致认为中国不能够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以迫使俄罗斯做出结束战争的举动。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英国首相斯塔默最近透露了一个颇为引人关注的消息:他已经与特朗普通过电话,双方达成共识,认为中国不能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 这番表态背后的逻辑很简单,西方希望通过切断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来削弱其战争能力,而中国作为俄罗斯石油的最大买家,自然成了他们眼中的关键环节。 这件事情得从俄乌冲突说起,战争爆发后,西方国家迅速对俄罗斯展开制裁,欧盟推出石油禁运,美国设置价格上限,试图掐断俄罗斯的财政来源,问题在于,制裁虽然声势浩大,实际效果却大打折扣。 原因很直接,俄罗斯迅速调整了出口方向,把目光投向了亚洲市场,目前俄罗斯石油出口的九成流向了亚洲,其中中国一家就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2024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超过一亿吨,这个量级足以让西方感到不安。 从经济角度看,中俄能源合作其实是市场规律的自然结果,欧洲因为制裁主动放弃了俄罗斯能源,这部分供应总得有人接手。 中国有庞大的能源需求,俄罗斯有充足的供应能力,价格还比其他来源便宜三成左右,双方一拍即合。 西伯利亚力量管道每年向中国输送数百亿立方米天然气,未来还有更多管道项目在规划中,这种合作建立在长期合同基础上,涉及巨额投资和复杂的基础设施建设,绝不是说停就能停的。 更让西方头疼的是,这种能源贸易还帮助俄罗斯绕开了金融制裁,中俄之间越来越多地使用本币结算,货币互换规模已经达到千亿级别。 这意味着俄罗斯不仅能继续出口能源,还能把收入安全地转化为国内可用资金,支撑其庞大的军费开支。 俄罗斯的国防预算这两年持续攀升,已经占到GDP的6%以上,每天的军费消耗惊人,如果没有稳定的石油收入,这个账本根本算不过来。 斯塔默之所以急着给特朗普打电话,是因为西方发现单纯的制裁已经不够用了,他们需要从源头上切断俄罗斯的现金流,这就必须让主要买家停止采购。 印度虽然也在增加俄罗斯石油进口,但体量还是比不上中国,于是中国就成了西方眼中必须搬动的那块石头。 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宫后,对俄态度比之前强硬,最近对俄罗斯主要石油公司实施了严厉制裁,还威胁要对违反规定的国家征收高额关税。 这种压力确实产生了一些效果,有报道称中国的几家国有石油公司已经暂停了部分采购。 整个局面其实相当微妙,对中国来说,能源安全是头等大事,不可能完全听从西方的指挥棒,从哪里买油,买多少,这是主权国家的自主选择,也是正常的商业行为。 中俄之间的能源贸易符合国际法和WTO规则,没有任何违法之处,更何况,如果中国突然大幅减少从俄罗斯的进口,必然要从其他地方补充,这会推高国际油价,最终伤害的是全球经济。 西方一边制裁俄罗斯,一边自己还在偷偷摸摸地进口俄罗斯液化天然气,这种双重标准本身就很难服众。 从更大的视角看,这场围绕能源的博弈折射出国际秩序的深刻变化,冷战结束后形成的单极格局正在瓦解,新兴经济体的话语权不断上升。 西方习惯了发号施令,习惯了用制裁作为外交工具,但这套做法在多极化的世界里越来越不灵光。 能源市场有自己的逻辑,供需关系才是决定流向的根本力量,当欧洲把俄罗斯推开,亚洲自然会填补空缺,这不是谁对谁的忠诚问题,而是市场在起作用。 斯塔默和特朗普的通话背后,反映的是西方阵营试图重新整合力量,对俄罗斯施加更大压力,他们希望通过经济手段迫使战争结束,这个出发点可以理解,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压力能否真正奏效。 俄罗斯这两年的经济表现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GDP还保持了不错的增长,只要能源出口渠道畅通,财政就能维持,而要彻底封死这些渠道,需要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配合,这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几乎不可能实现。 这场能源博弈还会持续下去,短期内不会有明确的结果,西方会继续施压,俄罗斯会继续寻找出路,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则会在夹缝中寻求最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 最终的走向取决于多方力量的博弈,取决于战场局势的发展,也取决于国际能源市场的供需变化。 可以确定的是,在这个日益多极化的世界里,单靠施压和制裁已经很难解决复杂的地缘政治问题,各方都需要更多的智慧和灵活性。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