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联合早报11月3日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警告,如果北京在稀土问题上出尔反尔,

联合早报11月3日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警告,如果北京在稀土问题上出尔反尔,特朗普政府准备提高对华关税。” 稀土博弈下的美式威胁:施压难掩依赖本质 贝森特这番看似强硬的表态,正值中美刚在吉隆坡磋商达成共识之际,中方已主动暂停稀土管制一年,美方转头就挥起关税大棒,如此翻脸比翻书还快的操作,暴露的不是底气,而是对Z国稀土供应链的深度依赖与难以掩饰的战略焦虑。 稀土从来不是普通的“土”,而是17种金属元素的统称,凭借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成为现代科技与国防工业的“工业维生素”。电动汽车驱动电机、风力发电机的核心部件离不开稀土永磁材料。 先进武器系统、雷达、卫星的制造也缺不了稀土元素的支撑,甚至量子计算、深空探测等前沿领域,稀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球60%的稀土消费用于磁性材料,仅Z国就占据全球90%左右的稀土永磁材料产量,这样的产业地位绝非短期可以撼动。 美国作为科技与军事强国,对稀土的需求堪称刚需,从民用高科技产业到国防安全领域,几乎处处依赖稳定的稀土供应,而Z国正是其最核心的供应链来源。美方的威胁言论,本质是“合作伪装下的施压”,更是自欺欺人的政治操弄。 中美在吉隆坡的磋商本是双方沟通协调的成果,中方暂停稀土管制一年的举措,体现了推动合作的诚意,也为美方相关产业赢得了缓冲空间。可贝森特的这番警告,瞬间打破了磋商营造的良性氛围,暴露了美方“得寸进尺”的霸权逻辑。 既想享受Z国稀土供应链带来的便利,又想通过施压削弱Z国的产业优势。这种前后矛盾的姿态,岂不是典型的“既要又要还要”?中方从未有过违背承诺的行为,反而一直坚守多边贸易规则,倒是美方动辄以关税相威胁,早已成为全球贸易秩序的破坏者。 更可笑的是,美方似乎忘了,其对华加征关税的行为早已被世贸组织裁定违规。违背国际规则的制裁手段,本就站不住脚,如今再拿稀土问题当借口加码关税,更是错上加错。关税大棒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利器,而是一把双刃剑,伤敌一千往往自损八百。 美国制造业本就面临成本高企的困境,稀土作为关键原材料,若因关税导致进口成本飙升,最终只会传导至整个产业链,推高美国国内的通胀水平,让本就承压的民生经济雪上加霜。 普通美国民众可能会发现,电动汽车、电子产品的价格越来越高,而相关制造业企业也会因成本压力失去国际竞争力,所谓“维护自身利益”终将沦为空谈。美方的急躁与被动,根源在于自身产业的致命短板。 稀土产业的强大,不仅需要丰富的资源储备,更需要数十年积累的开采、提纯、加工技术。Z国经过长期深耕,掌握了全球最先进的稀土分离提纯技术,在环保标准、生产效率、成本控制等方面都占据绝对优势。 而美国在稀土产业链的核心环节长期缺位,技术沉淀不足,产业配套不完善,即便想另起炉灶构建独立供应链,也面临着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的现实难题。短期内,美国根本无法摆脱对Z国稀土供应链的依赖,这也是其明明焦虑却只能靠威胁施压的根本原因——实力不够,嘴炮来凑。 面对美方的无理威胁,Z国早已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在稀土这一“战略筹码”的博弈中,中方掌握着产业主动权,更有维护自身权益的底气和能力。若美方执意提高对华关税,中方必然会采取反制措施,也会让美方为其单边主义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 全球供应链的形成是市场选择的结果,Z国在稀土领域的产业优势,是多年技术积累和市场竞争的产物,绝非美方的政治施压所能颠覆。国际贸易的本质是互利共赢,而非零和博弈。 美方若继续沉迷于霸权思维,动辄以关税相威胁,只会进一步损害自身的国际信誉,破坏全球供应链的稳定。稀土博弈的背后,是规则与霸权的较量,是合作与对抗的选择。美方与其耗费心力搞政治操弄,不如正视自身产业短板,拿出合作的诚意,通过平等协商解决分歧。 贝森特的这番警告,终究只是一场徒劳的政治秀。在绝对的产业优势和坚定的维权决心面前,任何威胁施压都如同纸老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不可逆转,违背市场规律和国际规则的行为,终将被时代淘汰。 希望美方能够认清现实,摒弃霸权思维,回到互利共赢的合作轨道上来,否则,只会在稀土博弈中越陷越被动,为自身的短视行为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