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彭锡)11月3日,一场跨越滇冀两地的生命接力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下称:省一院)圆满完成。市民李女士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份“生命种子”将紧急送往河北,救治一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值得关注的是,李女士不仅是全国第2142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更成为云南省第500例捐献者,标志着我省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迈入新里程碑。
这份生命善举,源于一位爱心人士的长期坚守。今年刚步入社会的李女士,是有着40余次献血经历的“老志愿者”,荣获过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22年7月1日建党纪念日当天,尚在读大学的她与同学一同登记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同时签署器官捐献协议,“就想留个血样在库里,万一能帮到别人”。这个朴素心愿在3年后终成现实,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时,李女士在家人全力支持下,毫不犹豫地兑现了这份生命约定。
在省一院血液内科血细胞分离单采室,李女士全程状态轻松。“看到熟悉的血细胞分离机,之前的紧张就都散了。”她笑着说。捐献过程中,省一院医护人员全程密切监护,确保采集安全顺利。据了解,现代造血干细胞捐献无需骨髓穿刺,与捐献成分血流程相似——通过注射动员剂让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进入外周血,再由分离机提取,其余血液成分回输体内,整个过程仅需3至5小时。
“捐献造血干细胞对健康完全无害,这是公众最需要澄清的误区。”省一院血液内科主任王娅婕介绍,人体造血干细胞储备极其充足,总量可支撑约4个自然生命周期的造血功能,且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捐献后短期内即可恢复至正常水平,不会对捐献者身体造成损失和风险。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云南省分库工作人员许文强表示,造血干细胞捐献是通过“生命种子银行”为血液病患者匹配希望的过程。作为省分库指定采集医院,省一院今年成立“骨髓库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工作组省一院分组”,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向规范化、组织化升级。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其中,持续提升学科服务能力,为更多生命接力保驾护航。
从无偿献血到造血干细胞捐献,李女士的善举为云南500例捐献史画上温暖句点,更开启了新的爱心征程。随着志愿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将有更多“生命种子”从云南出发,为全国血液病患者带去重生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