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斌是行业内的知名大佬,是行业当年最有名的一家券商资管东方证券旗下的东方红资产管理创始人,东方红资管在前些年是业内最有名气的券商资管,其优秀的管理能力帮助大量客户在19-21年的大行情中赚取了丰厚的收益。
东方红所奉行的价值投资的价值观也深刻的影响了一代人,也包括我自己。
今天看到一句话很有感触。
所有的价值投资者都把保住自己的本金作为投资的第一要务,但到最后大家才发现,最重要的本金其实是自己的身体...
投资是一场非常艰难的路,资管由于要匹配负债端(客户的投资)和资产端(投出的资产),是一条更难,更痛苦的路。
我能理解大佬们承担的巨大压力,客户亏钱的谩骂,渠道赎回的白眼,自己对自己道德的拷问,都是需要经历的。
但身体是一切工作的本钱,好的身体才是最好的本钱...
大家一定要多锻炼,保持健康的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态。
我特别喜欢看一本书叫做《人类简史》,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著作,这本书的史观非常宏大,从生物学的角度介绍了人类的历史。
当我们站在生物学,进化演化的角度来看我们的社会,我们今天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你会打开一个上帝视角,甚至会觉得其实挺好笑的。
他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智人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不是因为个人更强壮,而是因为发展出了独特的语言能力——能够讨论虚构的事物,比如神、国家、法律、金钱、公司。
通过这些虚构的共同体,形成了共识,进而使得大家更加团结,打败了比我们更强壮的其他人人种。
我们的社会,国家,金融体系都是人类虚构的产物的而已,我们今天的现代社会,就是建立在一系列我们共同相信的、但本质上是虚构的概念之上的(如国家、人权、货币价值)。
当你从10万年的尺度看人类历程,你会意识到自己只是历史长河中非常短暂的一瞬。
你所经历的理论上来讲只是人类几万年一起构建的一场游戏而已。
可能讲起来有一些虚无主义,但很多虚无的思考会使得我们更好的脱离现实的压力,以更好的心态面对我们所面临的困难。
三季报后投资机会在哪里?
昨天我看了看公募基金三季度的持仓,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事。
我看很多媒体都在讨论,TMT,电子行业持仓来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这个我就不讨论了,我的经验是讨论这种问题得罪人...
聊一个更有意思的发现。
银行三季度被公募基金大幅减仓,持仓比例从4.9%变成了1.9%,大幅减仓了招商银行(-73.49亿元)、江苏银行(-50.59亿元)、杭州银行(-33.51亿元)、宁波银行(-25.65亿元)、成都银行(-23.97亿元)。
我们从历史数据来看,单季度被公募基金大幅减仓的板块一般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公募基金短期的定价能力还是非常强的。
但当我们回看银行股板块,确实7,8,9三个月略有下跌,但10月已经快速收回了前三个月的跌幅,农业银行还创下了新高。
这非常有意思。
这背后其实意味着,在这个市场上最大的参与者公募基金减仓的时候,还有一股非常强劲的力量在加仓,抵御了这种大幅的减仓。
是谁呢,大概率是险资。
由于险资不需要披露其持仓的数据,因此我们没法通过公开渠道去了解他们的动向,但从不断能看到的举牌公告来看,险资在三季度依然在大规模的买入,银行,非银板块的公司。
他们的立足点应该也很简单,基于股息率的逻辑在进行配置,现在保险负债端的利息大概是2%左右,资产端4-5%的股息率的公司在他们看来依然是非常诱惑诱人的资产。
对于高股息的配置,依然是当下保险公司的核心诉求。
我一直认为公募基金是资本市场短期定价中最重要的资金之一,但关注公募基金的动向对于投资没有价值,如果你过去关注过公募基金的重仓股,你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反向指标,但他们超配的时候往往是板块见顶的时候,低配的板块反而会涌现很多投资机会。
这里核心原因是公募基金的负债端是短久期的,他们的客户会看他们一个季度业绩不好就赎回,一个季度业绩好就追上去,他们没有办法必须去博弈短期的业绩而不能基于中长期的价值进行投资。
这些钱更多做的是博弈而不是投资。
但保险和外资不一样,这两块资金最大的特点是长期主义,他们的负债端是长久期的,来源非常稳定,保险的保费不是第二年就必须兑付的,外资的特别是一些大外资的钱是非常稳定的。
因此这两个资金往往会长期投资,持续的买入定价,他们的动向是有参考价值的。
简单来说,一个普通投资者,你炒作业最好也是抄外资和险资的作业...
上周,证监会也发布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指引(征求意见稿)》。
《指引》要求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长期投资业绩明显低于业绩比较基准的,相关基金经理的绩效薪酬应当明显下降;定期报告需详细披露净值与基准收益、风险收益、资产配置、持仓股票行业分布等的对比。
简单来说就是指引公募基金不要再去博弈短期的超额业绩追涨杀跌了,不要再漂移了...
《指引》还有一年过渡期,A股这个市场也不可能快速地理性起来。
但监管的趋势应该还是明确的。
前两天看一个FOF大佬讲量化之所以在微盘股赚钱不是因为他们在微盘股抱团,而是因为A股散户喜欢炒小股票,在里面割低抛高吸的散户更容易...
很有道理,但确实也很残酷。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