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云南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500例26岁女律师捐献“生命种子”救助河北患者

11月3日,全国第21422例、云南省第5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下称:省一院)顺利完成。捐献者是26岁的律师李女士(化姓)。她不仅是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还是全国献血金奖获得者,至今已献血40余次。本次李女士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将送至河北,救助一位血液病患者。

三年前采集的一管血样

如今匹配成功

“2022年7月1日,我大学毕业,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我和几个朋友就相约登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一名志愿者。”提起当初登记入库的情景,李女士回忆道,“流程很简单,填写登记表、采集血样就完成了。当时想的是,也许有一天就有人因为这一管血而得救。”

令她惊喜的是,三年前留下的血样真的与患者匹配成功。“我正在工作时接到了红十字会的电话,内心非常惊喜。血样匹配成功,意味着可以救人一命了。”

李女士表示,开心之余她也有担忧。“开心的是能够帮助别人,担心的是过了三年,身体是否还能满足捐献要求”。在征求家人意见后,她得到了全力支持。“因为我之前也长期献血,家人让我听从自己的意愿,所以我就来了”。

捐献时采集全血再分离

不再需要通过骨髓穿刺

捐献过程中,省一院血液内科医护团队前来看望李女士,并感谢李女士的爱心善举。科主任王娅婕介绍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科学原理和过程。

“造血干细胞又叫‘生命的种子’,长期待在骨髓里。造血干细胞捐献,也叫骨髓捐献,可能大家听到会觉得恐惧,认为是不是要经历大手术或面临很大风险,其实不然。”王娅婕解释道,捐献过程包括几个步骤:首先骨髓库进行HLA配型,匹配成功后进行高分辨配型和全面身体评估。“我们的共同目标是拯救一名血液病患者,同时肯定不能给捐献者带来任何风险和损伤。”

如今,造血干细胞捐献已不再需要通过骨髓穿刺的方式,而是通过皮下注射动员剂,让造血干细胞从骨髓进入外周血管。在注射动员剂第5天左右,从捐献者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其他血液成分则回输给捐献者,整个过程约3-5小时。“这个过程和我捐献血小板很像,也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李女士说。

针对公众担心的造血干细胞减少是否影响自身健康的问题,王娅婕解释道:“造血干细胞不仅对患者来说是生命的种子,对我们自己也是,它至少可以支撑四个自然生命周期,同时具有自我更新和多项分化能力,足以维持我们正常的生命活动。”

据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云南省分库工作人员许文强介绍,目前,云南的志愿者库容已接近12万人。

据悉,省一院一直致力于造血干细胞的采集与移植事业,是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指定采集医院。今年,“骨髓库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工作组省一院分组”正式成立,标志着志愿服务体系迈向规范化、组织化的新阶段。

全媒体记者:王柔

审核:王海涛

二审:钟玲

终审:彭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