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51年5月,李奇微为了切断志愿军后路,派出了精锐——187空降团,在志愿军后

1951年5月,李奇微为了切断志愿军后路,派出了精锐——187空降团,在志愿军后方空降了两个连的特种兵,可不料,却遇上唐满洋率领的饿了三天的一个排。 夜幕下的高地,美军王牌空降兵悄然落地,意图封死志愿军退路。谁知,一支饿了三天的中国战士小队,正从黑暗中逼近。枪声响起时,胜负已定,这场以少敌多的遭遇,将如何改写战役结局? 朝鲜战场上,1951年5月,志愿军第五次战役打得热火朝天。这次战役从5月16日拉开帷幕,志愿军主力推进到铁原一线,敌我双方拉锯胶着。美军那边,李奇微刚接手指挥,就盯上了志愿军的软肋。志愿军补给线长,部队推进快,但后勤跟不上。他琢磨着,要是能掐断这条线,等志愿军弹药粮食耗尽,再反扑,就能占上风。于是在5月20日前后,李奇微下令动用王牌——第11空降师的187空降团,空投两个连的特种兵,直插志愿军侧后高地。这股敌军约一百来人,装备齐全,携机枪、电台和手榴弹,分散占住几座山头,打算伺机破坏运输道,配合正面部队围堵志愿军。 志愿军63军189师566团3连代理连长唐满洋,就是在这节骨眼上接到任务。那天,部队刚从阵地下来,喘口气的工夫,侦察兵回报:后方580.7高地有敌伞兵降落,已开始挖工事。团长朱彪当机立断,让唐满洋带一个排,夜间绕道突击,歼灭这股敌特种兵。唐满洋1929年生人,1949年才参军,二十出头就冲在最前。早年家贫父母双亡,从小在底层讨生活,这让他养成一股子韧劲。   入伍后,他先在西北打马家军和阎锡山部,巷战中总能撕开缺口。入朝后,更是在一次伏击中瘫痪美军装甲车,还单人抓获英军俘虏,弄来宝贵情报。他的排四十来号人,已断粮三天,战士们脸色蜡黄,肚子空荡荡的。可听到命令,大家没一句怨言,炊事班挤出最后玉米面和野菜,熬成稀粥分了,每人咽下几口,就整队出发。 这事说来,也得从第五次战役整体说起。志愿军入朝后,已打过四次大仗,每次都重创敌军,但美军火力猛,飞机坦克上天入地。第五次战役,志愿军目标是诱敌深入,然后分割歼灭。5月16日,部队发起总攻,推进几十公里,敌军节节败退。可李奇微不傻,他收缩防线,调集预备队反扑,还玩起空降这一手。   187空降团是美军精锐,训练有素,专干渗透破坏的活。两个连的特种兵落地后,迅速分散,占住高地,架起电台联系后方,准备等志愿军主力过去,就动手炸路断粮。志愿军情报网及时捕捉到动静,团部判断,这股敌军不除,侧翼就悬了。 唐满洋带队出发时,天刚黑透。战士们轻装上阵,只带步枪和手榴弹,借夜色掩护,钻林子小道前进。接近高地,情报确认敌军三处阵地,互为犄角。唐满洋先派小队解决一处哨位,然后主力涌上。敌军在山洞里刚安顿,检查装备分口粮,冷不防志愿军火力倾泻。洞内顿时乱套,敌兵倒下一片,缴获大批武器。   枪声惊动邻近阵地,敌方升照明弹,把坡面照亮,还呼叫增援。更麻烦的是,抓获的十几名俘虏见志愿军人少,体力弱,竟开始闹腾,试图里应外合。唐满洋果断下令清除隐患,稳住局面。战士们转而追击,拿下另两处阵地,一举歼灭敌六十余人,只用不到一小时。 这场突袭,直接砸了李奇微的如意算盘。187空降团残部狼狈撤回金浦机场,整编耽搁两天,他的“礼拜攻势”推迟启动。志愿军趁机调整部署,避免了被围风险。第五次战役尾声,志愿军虽战略上转入防御,但保住了侧翼安全,为后来稳定战线打下基础。 回想唐满洋的经历,更让人佩服。他从西北战场到朝鲜,从刺刀见红到敌后渗透,每次都冲在前头。1947年那场巷战,他面对阎锡山炮兵营的火力网,硬是绕侧突入,打开通道。入朝后,1950年10月渡江,第一仗就拆了美军装甲车,鼓舞全连士气。还有一次,孤身入敌营,擒英军士兵,审出情报,避免了部队中伏。这些事迹,不是吹的,都是实打实的贡献。唐满洋的排在这次战斗后,记集体三等功,他个人也获表彰。可他本人低调,从不提这些,只说保家卫国,天经地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