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1月2日,特朗普接受《60分钟》专访。当特朗普被记者问道,如果中国大陆对台湾采

11月2日,特朗普接受《60分钟》专访。当特朗普被记者问道,如果中国大陆对台湾采取军事行动,你会命令美军保卫台湾吗?特朗普的回答是:到时候你就知道了!至于为什么不能直接说出答案,特朗普声称我不能泄露我的秘密!

此次专访的特殊性,源于特朗普与CBS新闻长达五年的法律拉锯战,2020年大选前夕,特朗普因质疑节目偏见当场罢录访谈,其团队随后公开未剪辑实录,指控节目组通过剪辑为民主党对手哈里斯打造“完美形象”。

CBS坚决否认,但特朗普仍以“媒体偏见”为由提起诉讼。这场官司直到2025年夏季才以1600万美元天价和解告终——派拉蒙集团在联邦通讯委员会批准其与埃里森家族企业合并前,选择用巨额赔偿换取特朗普的“沉默”。

更耐人寻味的是,专访主持人诺拉·奥唐奈并非《60分钟》常驻记者,而是由派拉蒙新任命的保守派总编巴里·韦斯力推。

这位促成特朗普女婿库什纳登上节目的媒体红人,被外界视为“修复特朗普与CBS关系”的关键人物。当镜头对准海湖庄园的金色吊灯时,这场价值千万的和解专访,早已超越普通新闻访谈的范畴,成为权力与资本共舞的缩影。

面对台海问题的直接提问,特朗普选择用“秘密”作为盾牌。这种回应模式与其执政期间的“交易式外交”一脉相承:2024年12月,他曾公开表示“从未承诺出兵保台”;2025年10月,又在接受《福布斯》专访时指责“台湾抢走美国芯片生意”,暗示“不值得用士兵鲜血捍卫”。

这些言论与此次“到时候你就知道了”的表态形成微妙呼应——既不愿彻底切断对台“安全承诺”的想象空间,又避免明确介入承诺带来的战略风险。

这种模糊性背后,是特朗普对中美实力对比的清醒认知。2025年10月,美媒《时代》周刊连续三期发文警告:“台湾问题并非美国核心利益,卷入台海冲突的代价远超短期收益。”

文中列举的数据极具冲击力:解放军在台海部署的高超音速导弹已形成“15分钟打击圈”,而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基地中,70%位于该导弹射程内。

更关键的是,中国大陆通过“一带一路”重构全球供应链后,台湾在国际经济链条中的地位持续下滑,所谓“外交空间”几乎被大陆的经济影响力挤压殆尽。

特朗普的模糊表态,让长期依赖美国“安全承诺”的台当局陷入被动。2025年10月民调显示,仅31%的台湾民众相信美国会阻止大陆攻台,42%的人认为美国“不可靠”。

这种信任危机在军事层面更为明显:台军招募员私下透露的“义务役先上战场”策略,暴露出民进党当局将年轻人推向前线的残酷现实。而当赖清德试图通过“过境”美国寻求支持时,得到的却是白宫“避免刺激北京”的明确指示。

与此同时,中国大陆展现出极强的战略定力。2025年9月阅兵式上展示的东风-41战略导弹与“鹰击-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形成对第一岛链的全方位覆盖。

经济领域通过精准制裁台独资本、限制稀土出口等手段,持续削弱岛内挑衅动力。这种“软硬兼施”的策略,让台海局势呈现“表面缓和,实质掌控”的独特态势。

回望历史,1945年台湾光复已为两岸归属定下法理基调。2025年大陆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通过文化认同强化历史联结,进一步打破“台独”势力的舆论操作空间。

而美国内部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军工集团鼓吹“武装台湾”以推动军售,与特朗普政府“保持谈判桌稳定”的需求形成激烈冲突。这种结构性矛盾,注定台当局无法成为真正的“棋手”,只能在大国博弈中扮演随时可能被牺牲的棋子。

当特朗普在专访中强调“不能泄露秘密”时,他或许已意识到:在解放军的雷霆之势面前,任何外部势力介入台海都将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这位自诩“和平总统”的商人,终究会在成本收益的精密计算中,选择远离这场注定没有赢家的博弈。

台海局势的未来,终将由14亿中国人民的意志决定。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任何企图阻挡统一的幻想,都不过是镜花水月。您如何看待特朗普的“秘密”表态?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

信源:军事观察网